机上猥亵事件一波三折,全程回放看到什么?

作者:隋双戈 2017-01-09

【引子】

 

 2017伊始,首个猥亵事件引爆关注,进展一波三折,选胜悬疑小说。生动展现了性侵防治的困难重重,折射出社会生态的方方面面。

 

 今日,该事件尘埃落定,事件全程得以客观梳理,各位看官容我以章回体形式呈现事件的发展脉络。

 

  目 录

 

  第一回 妹子夜半微博维权 阅读转发瞬间百万

  第二回 男子涉事强势回应 网络暴力还我清白

  第三回 女主被扒另有身份 动机成疑舆情反转

  第四回 男主被扒焦头烂额 女主亮底身心俱疲

  第五回 男主辞职或有隐情 女主静音忐忑结局

  第六回 坚信正途善恶有报 男主公司助女维权

  第七回 尘埃落定余音未绝 面向未来任重道远

 

 【正文】

 

 第一回 妹子夜半微博维权 阅读转发瞬间百万


 上图是2017年元月3日23时24分,新浪微博用户发布的长微博首页。

 

 下面是该微博的主要内容:



 

 


 

 开始只有两名警察询问他,空姐和安全员也配合我们和警察说明了情况,空姐大概意思如下:机舱太黑,安全员在32排。准备落地空姐都在休息,很难找目击,但是事情发生后的全程他的反应和态度我们有目共睹,我们相信他就是做了,希望可以有人站出来。安全员也表示哥们真牛逼,我都不如你胆儿大。话里话外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做过什么,可是没有证据。

 

 李元戎由于紧张和恐惧,警察让报身份证,一直不敢说,他的第一句话是,这种事儿搁谁谁承认。周旋半小时左右,队长出现,他完全不配合,最后没有办法,进行强制传唤,将其押送到警局,是押送。三名警察押着他进入警局。

 

 凌晨四点左右警察审讯完毕,出来后和我们讲,这是一个滚刀肉,李的精神已经紧张到一定程度,不敢动,在发抖,不敢直视人,一言不发,担心自己说错话遭到指正,警察说就是丫挺干的,但是就是装死。我们也无能为力。我说,好让他见见我我们聊完,让他走。

 

 5点左右我进入审讯室,和李元戎交谈,当着他的面,我脱下外套摘下口罩,我说记住你摸的这个身体,这身衣服,记住我的脸。我不会放过你。他已经恐惧到一定程度,担心我打他,担心我报复他,不敢看我不敢交谈。甚至,不敢离开看守所,让他离开他不肯走担心挨打。想要过夜。而我们的交谈我全程录了音。

 

 凌晨6:30 我离开警察局,回家。一夜未眠,他那张脸不停的浮现,开始哭,痛哭,恐惧委屈瞬间爆发。

 

 今天下午我整理心情 开始决定。我要维权,我要保护自己,我要开口,讲出一五一十。我不怕丢人我不怕受到伤害。如果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他被放了没有收到任何惩罚甚至没有一句道歉,以后的他一定更加猖狂,谈何女性保护。以后的我可能也不敢坐飞机了吧。


 


 看到这里,真心为这位姑娘叫好和担心。叫好是国内性侵事件报案率不超过10%,她能为此发声,已经不易。在调查笔录、对质维护的过程中,忍受诸多心身压力,毫不退缩,义无反顾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更为可贵。

 

 性侵害是指一种非自愿的、被他人企图以暴力、威胁、引诱和欺骗等方式进行的性接触,无论是躯体的、言语的还是心理的,包括强奸、企图强奸、猥亵、性骚扰等形式。在很多国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女性在一生中遭受过性侵,并导致严重的和长期的后果,包括焦虑、抑郁和自杀。在部分人群中最高可达79%,最近在印度发生的2017元旦大规模性侵事件有其必然性。我在广东省几座城市的问卷调查显示,23. 57%的女性报告有被性侵犯经历的女性。央视邮件调查显示87%的女性遭遇过性侵害。

 

 “2017一月三”博主说“这一次我要维权”,是忍无可忍的回击!

 

 然而,事件似乎没有博主说的这么简单,很快,事件的另一当事人做出的回应浮出水面。

 

 第二回 男子涉事强势回应 网络暴力还我清白

 

 第二天晚九点,事件中的男主角发长微博辟谣,提供了与女主表述完全不同的版本。


 

 1月3日下午,开始有指控我的不实微博散播出来,我想对方只是借机炒作一下,我只要不回应,对方就没有什么可以炒的。

 

 但我没想到,到今天早上,许多媒体及大号报道此事,我的很多个人信息也被恶意散播,我的工作生活已受到严重干扰。

 

 无奈之下,我只能站出来说明一些事情,并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我已聘请律师、积极取证,并会与机场警方再次取得联系,希望诉诸法律手段,追究对我肖像权、名誉权造成侵害和恶意诽谤的行为,维护我的合法权益。

 

 有媒体朋友希望采访了解,有朋友提醒我说事件推动过程有套路,也有人分析出背后有某某网红公司推动。

 

 我无法揣测对方的动机,也并不想进行炒作,只想描述下可验证的过程事实:

 

 1、为了在深圳多陪家人,我选择了回京最后一班飞机。由于航班晚点而第二天一早还要上班,所以在飞机上我前半程睡觉到吃飞机餐,然后看机上电影和看Kindle直至空姐要求收桌板调靠背、关闭电子设备,在此期间去过两次洗手间,而全程与右手边两位女士无互动。

 

 2、临近降落,空姐提醒我关闭Kindle、提醒我周边乘客调整座椅关闭桌板后,我又想眯一会儿,结果很快听到“流氓,他摸我!”“空姐快来,报警,不要让他跑了”,然后发现是身边两位在抓流氓,其所称的“流氓”竟然是我。我没做回应,决定等待警方处理。我相信当时那位空姐也可以为这部分作证。

 

 3、对方继续呼喊直到降落,开机后打电话约朋友来机场接,还向我声称她们有合计几十万的粉丝,有办法“弄死我”。周围乘客应能为此作证。而安全员过来告知我不要走,我表示愿意等待警方,安全员与警方保持联络,安排我们与机组人员一同下飞机、乘巴士到到达大厅。

 

 4、下机后机组人员把我们转交给首都机场派出所的一位警官。我们在行李提取处向警察说明情况。指控我的女士的同伴开始拍照并扯掉我的口罩,并向警察说:“2014年之后就没有出现过这种事情”。

 

 5、警察让我们不再对质,而是分别了解情况,查验身份证并要求我告知单位信息。其间,我继续被两位女士拍照。

 

 6、约20分钟后,来了第二位警官,收取了我的身份证,并要求我关机,然后带我到派出所问话。

 

 7、进入办案室,我交出手机、手表、行李箱包等,接受警方问询并做完笔录。警官两边调解,最后让该女士单独进来再次与我对质。事后对方发出的长微博文章显示,这次对质过程对方在警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录音。该女士自称20岁,读心理学,说无意间听到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再次强调其也是互联网圈内人,自身有很多微博、直播粉丝并认识很多名人,表示有能力人肉我并让我身败名裂、失去工作。最后该女士说“你等着”然后离开办案室。

 

 8、警官做完对方结案手续,然后让我签字收好我的东西,并准许我自行离开。我由于对事情搞不清状况,再次要求警方确保我安全和不向对方透露我信息,并说希望让对方先离开,警官承诺说已向对方明确说明不许做违法的事。此时时间约1月3日凌晨4点半。

 

 9、1月3日凌晨4:58,我叫到车离开机场回到北京住处。



 





 男主在微博中附了律师函:


 


 

  第三回 女主被扒身份何罪 动机成疑舆情反转

 

 很快,一则微博发布的消息引领了风向。


 

 转引媒体报道:

 

 有人质疑此事为网红团队的炒作行为。有网友指出,事件中唯一声称曾目击过程的爆料人微博认证身份为某公司旗下签约艺人或签约模特,平时微博内容以美妆直播等为主。而爆料账号也疑似为一拥有13万粉丝的网红博主的小号。

 

 对此,爆料人回应称没有炒作,“如果想蹭热度为什么要用小号。”


 

 当事男子否认性骚扰 称被网红“碰瓷”

 

 1月4日,星河互联的工作人员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证实,李某确系自己旗下子公司的COO,最近两天并没有见到他来上班。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得知此事,后续也会联系当事人进行核实。

 

 当天下午,北青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星河创服COO李某,李某称并没有性骚扰当事女生。据李某介绍,事情发生时飞机正在准备降落,自己按照空姐指示关闭kindle后打算再闭目养神一会儿,突然听到身边女生尖叫并声称被性骚扰,自己反应了一会儿才知道对方是在说自己。李某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天自己坐在一排座位的左侧,爆料女生及其朋友起飞前才从飞机后部过来坐到了自己身边,但行李架上并没有两人行李,后来是坐中间的女生声称被自己性骚扰,“可能她们当时就是想找身旁有单独坐男性的座位吧。”

 

 李某说,事发前自己和身旁的女生全程并没有交流,后来对方曾表示自己有十几万粉丝,“要搞死我”。李某怀疑自己是被“碰瓷”了,对方可能另有目的。李某告诉北青报记者,3日晚上有人在微信群看到对方发布消息称,会来自己所在公司闹事,自己也很担心,“有朋友推测出来对方是某公司的,我们现在也在取证。”

 

 有网友质疑张扬发布的视频、照片没有说服力,张扬在评论中回应称,“如果我有有用的证据,他不会从警察局走出来。我在寻找第三方,录音晚一点会发布。”

 

 女主微博上的质疑、辱骂潮水般涌现。


 

 但是,事件很快出现逆转迹象。

 

 第四回 男主被扒焦头烂额 女主亮底身心俱疲


 

 很快,女主再发微博:




 


 

 对此,传媒声音各异,下面这个标题就有倾向性:


 

 还算有客观报道的:

 

 1月5日上午,《法制晚报》记者来到郑州某留学机构公司核实了此事的真实性。

 

 据该机构负责人介绍,他们已看到网上对此事情的相关报道,并证实涉事女主张某是从该机构办理的出国手续。


 



 

  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真假难辩。


 

  第五回 男主辞职或有隐情 女主静音忐忑结局



 


 看起来男主是受到了天大的委屈,要认真讨个清白了。此时,女主也在舆论人漩涡中自顾不暇。



 

 元月4日,看到铺天盖地的相关新闻标题,我没在意,因为无论什么事儿,上了新闻,必受重视,还当事人公道为期不远。

 

 7日,发现事件还在争论中,在网页新闻中看到双方言行,真真当代“罗生门”,各自的故事看起来都在情在理,但不可能同时为真啊!

 

 浏览双方的微博,看到“2017一月三”微博上留言者对女主的攻击、质疑和女主没法正常休息不断回应质疑情形,果断决定帮女主。


 

 上面的言论还是比文的,还有大量可能会污染环境的文字垃圾,我就不转了。

 

 虽不能百分百断定女主所言全部属实,但她揭露性骚扰的行为是需要支持的,她的身心状态是需要保护的。为了避免恶意键盘侠的纠缠,我给女主发了私信。



 不知女主是否因看到我的私信,其后好似没再费心回应质疑了。今天回顾,发现也有一些热心网友在那些日子里也先后提出了不要去看、在意和理会恶意攻击的建议。这也是一个保护身心的重要措施。

 

 在事主最艰难的时期,是这些或温暖或坚定的支持提供着前行的力量,摘录女主微博中部分留言。


 第六回 坚信正途善恶有报 男主公司助女维权

 

 1月8日,事件有了决定性的进展。


 李元戎已于2017年1月6日因猥亵被警方拘留,并给予李元戎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根据女主提供的照片,该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引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四条。即: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各媒体陆续报道:


 


  女主在“2017一月三”发布”最后一条“博文:


 

 同日,男主原公司星河创服公司发表声明:

 

 我公司刚刚获悉警方对李元戎公安行政处罚的结果,我们深表震惊和痛心。对李某的违法行为以及事后对公众隐瞒真相的做法表示愤慨和谴责,对张女士的遭遇我们深表同情和慰问。

 

 感谢公安部门的秉公执法,还原事实真相。

 

 对此事,我公司声明如下:

 

 (声明共5条,其中第5条)

 

 5. 为了更多女性不再受到身心伤害,我公司计划捐赠一百万元,联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妇女维权专项法律援助基金”,支持和帮助妇女在不幸遭遇骚扰时能勇于并方便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该项公益事业。

 

 相关截图如下:


 

 为星河创服点赞!

 

 至此,飞机猥亵事件也许可以告一段落了,但相关的故事还远未完结。是因为执法相对人(本事件男主)法定拥有的行政复议期限(60日)、行政诉讼期限(六个月)还没过吗?

 

 即使这些期限内再无波澜,该事件也并未完结。

 

  第七回 尘埃落定余音未绝 面向未来任重道远

 

 性侵害在世界各国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如此普遍的社会问题,此事件对今后还会有什么影响,有什么经验教训可资未来?

 

 各位看官在这个事件中一定已见仁见智,以下几点抛砖引玉:

 

 1、个人的权利主张:权利主张是尚未法定化的利益诉求。个人正当权益和尊严受到损害时,个人的积极主张与坚持在本案中显得尤其重要。此外,表达权利主张的方式不同,带来的效果和副作用也会不同。

 

 2、证据,是本案关键。如果女主不仅洗了澡还清洗了相关衣物,此案结局难料。性侵事件历来取证困难,本案显示现代手段正在突破这个瓶颈,提高了威慑力。以下措施有助于遭遇性侵者第一时间保全证据:

 

 1) 保留证据(侵犯者可能留下的毛发、唾液、精液等),不要做以下的事情:包括冲凉、洗手、刷牙、冲洗局部、换衣服等。

 

 2) 如果可能,想一想或写下来侵犯者的体貌特征、事发的地点和过程等等,如果你决定报案,这些对你会有帮助。

 

 3、性侵可发生任何时间、地点、阶层之中。很多人以为像男主这样层面的群体,有身份、有地位、有学历、有金钱等等,不可能发生性侵害。其实,性侵事件是否发生,与这些都没关系。

 

 4、性侵事件的发生不是遭遇者的错,是实施者的罪。透过性骚扰等性侵的表象,对人是否尊重是本质,是对他人的控制。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工作性质,都不可能成为免除性侵定罪的借口。对人的尊重,对人基本权利的尊重,无论性别、行业、身份、年龄、地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


.

 5、性侵事件的负面影响并不会因实施者受到惩罚而终结,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还会持续。女主在微博中描述的身心状态和坐飞机的阴影显示出急性应激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有不同的发展变化,并在今后产生影响。笔者在国内的一项流调显示女性侵遭遇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可达15.25% 。主要表现为出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如噩梦、触景生情等),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惊吓等),以及持续回避相关的人、物、场景等症状。性侵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远不止上面提到的和没有提到的抑郁、焦虑等,对如何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都有巨大的冲击。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将长期危害其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学习,并且高并发物质滥用、自残、自杀、治安隐患和高继发犯罪等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周边人群,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和谐社会、效益社会的建设。个人的积极应对方式、支持系统的作用、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有益的社会文化等都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

 

 6、本事件通过新媒体传播引爆的模式,有助于个案问题获得关注,有望标的问题的高效处理,但不适合推广。该事件首次以这种模式出现时可获得大量关注,但后续如把问题的解决寄托在这种模式上,会发现效果一次不如一次(边际效益递减),涉事各方都为此付出意想不到的巨大额外代价。因此,需要体制化地解决途径。本案中女主果断报警的行为,是走向体制化解决问题重要一步。相关运行机制更高效、规范、人性化,才更有助于将相关问题导向体制化解决的轨道。

 

 7、谩骂不是战斗,是懦弱者的自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目前,运用舆论颠倒黑白、不择手段地打击对手的现象并非个案,宪法第三十八条的落实任重而道远。对于恶意质疑、攻击,忽视,也许是遭遇者最经济的策略。

 

 8、性侵防治是系统工程,性侵综合治理的顶层设计、长效机制的形成、精神损害赔偿的落实、男性性侵的法律适用、性侵实施者的矫治与再犯预防等挑战依然很大。然而,一批又批有识之士从尊重、平等、界限等观念培育,从立法做起,从小抓起等探索的脚步已然迈开,向着让人们免受性侵困扰、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砥砺前行。

 

 9、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本事件当事双方均被人肉和网络围攻,极具代表意义。不仅是性侵的防治,包括其它各类问题社会问题,如果用这类发动“群众”群起攻之的方式来处理,也会给包括发起者在内的各方带来灾难,以剑取胜者,必将亡于剑。聚集成群的人,感情和思想将不断驱同,他们的个性、才智会不断弱化,形成集体心理。在集体中,无意识将渐占上风,身在其中或被裹挟其中的个人会感觉到势不可挡的力量,使他敢于发泄本能的欲望,做出与独处自时完全不同的、过激的、残忍的行为,并在群体中引以为豪。如果纵容、鼓励群体的攻击,无论网络的还是地面的,最终将破坏社会基础。

 

 该事件的看点及可分析角度很多,欢迎各位看官分享、赐教!

 

 【参考资料】

 

 Jewkes R,Sen P,Garcia-Moreno C. Sexual violence // Krug EG,Dahlberg LL,Mercy JA,et al. World report on violence and health.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 ,2002: 147 - 181.

 

 Schwartz,I.L. Sexual violence against women: prevalence, consequences, societal factors, and prevention.1991, 7(6): 363~373.

 

 Muehlenhard CL,Powch,IG,Phelps JL,et al. Definitions of rape: Scientific an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 J Soc Issues,1992,48( 1) :

  23 - 44.

 

 Goldzweig CL,Balekian TM,Rolon C,et al. The state of women veterans‘ health research: Results of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 J Gen Int Med,2006,21 ( 3) : S82 - S92.

 

 隋双戈, 陈柳月, 袁晓飞, 石美玉, 陈秋霞, 李凌江。城市女性遭遇性侵犯的风险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840-845.

 

 Shuang Ge Sui, Mark E. King, Ling Sophia Li, Liu Yue Chen, Yan Zhang & Ling Jiang Li.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mong female victims of sexual assault in China: prevalence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Asia-Pacific Psychiatry. 2014(6):405–413

 

 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网络图文源自“2017一月三”、“戎一人"的微博和网络媒体报道。

 

 【作者简介】

 隋双戈,医学博士,MBA,中国大陆首个性侵预防与遭遇者援助公益项目“春风计划”及春风网(心理创伤援助公益平台)创始人,该项目自2005年坚持至今,曾获亚洲家庭研究联盟3A计划“杰出奖”、慈善公益中国经验、最具社会责任感公益项目等国内、国际奖项。


编辑:一路阳光

来源:春风心理应激干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