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援绵竹行四

作者:隋双戈 2008-06-17

  激情挥洒,爱心永续

                                             ——在绵竹服务的最后一天

[编者按] 2008年6月2日至7日,心理援助专家隋双戈博士随深圳团市委组织的“深圳青年义工突击队”赴川开展心理援助工作,任副队长、负责心理专业工作。本网从6月5日起连续报道相关行踪。


(20080605)按照工作安排,突击队今天下午就要撤离绵竹地区,转为对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的孩子们服务了,真的不想离开!


早上六点多,我就赶去绵竹市新闻中心(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中心所在地)向后方发回昨夜在帐篷中敲出的工作日志,同时为电脑和手机充电。


上午,前往体育中心安置区的“无名学堂”,将对那里的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及集体辅导。


“无名学堂”是体育中心安置区内几个“学堂”中最大的一所,也是志愿者发起的。地点就是一座未完工的体育馆,只有水泥顶和和几根柱子支撑。


[无名学堂]

学堂共三个班,分别开设初一、二和初三课程,在各个班级之间坑凹不平的地上,是铺着简陋的席子或直接席地休息的男女老少。学堂四周是全开放的,车声、人声、风雨声声声入耳,但最感人的,还是这震后废墟中此起彼伏的朗朗读书声!这几天当地气温最高都在三十五、六度,学堂内湿热难消不说,不远处的临时厕所也有阵阵异味飘来。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整齐地坐着一百多名初中生,聚精会神地听着志愿者老师在没有任何扩音设备的情况下的倾力授课。小黑板上写着“克服艰难,学习本领”八个大字。能够继续上学、继续学到知识,是灾区学龄孩子最大的渴望。

我们是从第二节课开始上的,还好,我带了义工联准备的现代化扩音设备——喊话筒。我和两位来接手的绵竹当地老师带着六名小小义工,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一个班一个班地为这里的孩子们做评估和集体辅导,包括灾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的学习。

[绵竹城南中学陈勤学老师,沉稳、踏实,让同学们有安全感]

[绵竹二中夏静老师,热情、亲切,让同学们感到温暖]


[在我们的带动下,同学们的发言越来越热烈了]


             [坚强的手势]    


             [积极学习身心调节法]


[小小义工在帮忙发奖品]


[很喜欢我带来的小奖品]


[参与这次活动的部分小小义工们]


中午,我在烈日下找了棵小松树的树荫,为评估中筛查出的同学进行个体心理辅导。(这里的图片不宜公开)


下午1点多,终于可以吃午餐啦!边吃边开会:

                                  [我们的战地午餐]


下午,开始与绵竹市教育局、绵竹团市委及仁爱学堂进行物资和场地的正式移交。空隙中,与孩子们互写临别赠言。


[我的义工T恤上被孩子们写满了临别赠言]


充满爱心的当地教师志愿者们,已接过营地、接过责任,继续奏响志愿精神的乐章。我们致绵竹市青少年的公开信也立在各个营地中:


这份公开信是黄小鹏、周丽娟、崔汉卿等几位队友熬夜写出的,是“热情小伙”崔汉卿在危城中奇迹般地找到还能喷绘的地方制作的,全文如下:


亲爱的绵竹青少年朋友们:


5月15日,带着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带着深圳人民的嘱咐,带着百万特区青少年的深厚情意,我们来到绵竹这片土地,与你们一起悲伤、流泪,一起快乐、游戏,一起沉默、深思,一起开怀、畅谈。


今天,我们就要离开这片土地,我们的眼中噙满泪水,因为我们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


感谢你们,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你们纯真的笑脸在我们心中铭记;感谢你们,亲爱的父老乡亲,你们纯朴的品性在我们心中铭记;感谢你们,亲爱的人民子弟兵,你们感人的画面在我们心中铭记;感谢你们,教育、共青团、新闻媒体等一切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们,与你们接触的点点滴滴在我们心中铭记。


今天,我们踏上新的征途,这里的营地将由绵竹市教育局组织的老师们继续开展服务。他们比我们更加热情、更加敬业、更加为青少年竭尽全力。这里的微笑同样亲切,这里的握手更加有力。


朋友们,深圳青少年永远和你们心相连,手相牵,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衷心祝愿绵竹的明天更美好!

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

深圳市义工联合会

深圳市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突击队三批队员

二零零八年六月五号



相关链接:

 心理救援绵竹行一

心理救援绵竹行二

心理救援绵竹行三

心理救援绵竹行五 


来源:春风心理应激干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