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影帝是个美男子 2019-01-27
R
文字|隋芳林
“这是我写过最有趣的历史论文”
本期讨论主题:
中世纪、文艺复兴、理性时代
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
中世纪
Middle Ages
中世纪的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很大一部分受到宗教的影响。
中世纪时,被基督教思想统治的社会将忧郁症看作一种恶毒的病症,是上帝的惩罚,或是魔鬼撒旦给罪恶之人所带来的恶果。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就认为灵魂不会臣服于身体疾病,灵魂不在天父上帝的管辖之内、不为上帝所救赎的人便是受到魔鬼的诱惑。
对中世纪的牧师来说,忧郁代表着一个人活在罪恶中、需要悔改。同时,忧郁被看作与懒惰相关联,低落的情绪被看作是人的惰性使然以及对生活的冷漠、不关心,成为了这些“懒惰的人”好好工作的阻碍。
抑郁症患者连同当时所有的精神疾病患者,被认为是因灵魂犯罪而遭到天谴,因为不虔信上帝而无法争得救赎。最极端的时候,忧郁症患者会被当成巫师、巫女、异教徒,受到诬蔑和残酷的迫害。《抑郁症》(The Noonday Demon)的作者安德鲁•所罗门指出,现今把忧郁症视为耻辱的观念就是滋生于这一传统。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
中世纪时将忧郁症道德化,文艺复兴时代则将其浪漫化。欧洲北方沿袭传统多把巫术、魔鬼与忧郁症相连,而艺术文化更加繁荣昌盛的南方则秉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哲学、诗歌、艺术和政治上出类拔萃的人(天才)”,都有忧郁的特质。
十五到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伟大人物似乎也印证了他的话,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牛顿等无一不是忧郁的天才。南北两种观念竞争激烈,最后南方占了上风。弥尔顿就在其诗歌《沉思的人》中高呼:“欢迎啊,最神圣的忧郁!”
气质阴郁开始被视为思想有深度,脆弱的性格则被看成为深邃心灵付出的代价。
同时,忧郁的解释仍离不开宗教:意大利哲学家马西里欧·费奇诺认为,忧郁的出现是因为人们试图更加了解上帝的神秘与荣光,但同时意识到自身没法在地球上触及如此的高度。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人们陷入了抑郁。
这段时期,抑郁症被添加上了光环,是创造力的象征。“忧郁”代表着深刻、复杂甚至天赋的观念席卷欧洲。上流社会流行这样的姿态——满脸愁容、沉默寡言、一头乱发,躺在沙发上,凝视地面或死盯着月亮,几小时一动不动……
忧郁变成了一种时尚,是风靡一时的“贵族病”。这种忧郁的感觉是如此的流行,它甚至已经融入当时的文化环境,常在舞台上各种情绪异常的角色中展现,最著名的莫过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启蒙运动所处的理性时代
The Enlightenment
17世纪是欧洲的理性时代,对抑郁症的宗教解释被科学所取代,生理学与解剖学领域不断涌现出的重大成果为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理解提供了唯物的依据。1621年罗伯特·伯顿的《忧郁的剖析》,就是对以往抑郁症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
随着蒸汽机器的发展,社会开始流行把人看作是一部机器,代表人物为哲学家笛卡尔。受其影响,对抑郁症也产生了很多科学解释:比如认为忧郁症是纤维失去弹性所引起的,或是归因于大脑特定部位的血液供应量减少等等。
但在理性至上的时代,失去理性的抑郁患者受到歧视,被看作是放纵自我的异类。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抑郁不再被视作为创造力的象征,而仅仅只是精神失常。当时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也充满机械般的残忍,其中有一派就主张用身体痛苦来分散对内心痛苦的注意,常见的是让病人溺水,或是放到旋转的奇怪机器里让人昏厥呕吐来“重置大脑系统”、治疗精神问题。
十八世纪,英国医师乔治切恩提出,忧郁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越来越多的舒适感与财富所造成的。为了抵消这种颓废所带来的令人厌恶的影响,切恩为病人开出了清简的素食疗法(虽然他本人承认坚持此方法极为困难,因为他本人很喜欢吃肉)。其他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也支持切恩的理论,同时,这种理论在贵族阶级十分流行并被广为接受,因为他们组成了大部分因过多的享乐而感到有一丝不适的人群。
政治哲学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进一步指出,“忧郁、沮丧、绝望、自杀,都是我们在身体放松的状态下对事物的悲观看法带来的结果。对于这些不幸,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运动或是劳动。”
同期,精神病院开始运营。当时社会所带来的病耻感让人们宁愿把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的家人藏起来、扔在大街上、甚至关到遥远的地方。当时的精神病院条件非常差、病人遭到非人性的对待,甚至被上流贵族当作消遣时间的动物园里的动物般观赏、笑话。
浪漫主义运动时期
The Romantic Period
浪漫主义运动时期,忧郁也随之时来运转,被时人视为具有洞察力的心理状态。
浪漫主义者强调情感与直觉的重要性,认为两者不仅可以在愉悦中所找到,更扎根于灵魂深处的黑暗角落。通过阅读悲伤的诗集或是漫步于黯淡的凄凉之地来激发阴郁的情绪被看作有益于发展自我认知的良好锻炼,忧郁也因此成为精神的高地。
康德就认为“忧郁可远离俗世尘嚣”,“以规范为准的美德有个特点,它似乎是要与心灵的忧郁结合才能达到最高和谐。”
虽然忧郁再度经历复兴,这种情形却是短暂的。十九世纪末期心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逐渐为现代对抑郁症的认知观念奠定了基础: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会阻碍(而不是帮助)一个人成为真实的自我。
维多利亚时代
Victorian
一些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认为低落的情绪是由于“神经衰弱”所造成的——现代生活的步伐加快而给神经系统所带来的负担。
许多人表示自己感到不安、昏昏欲睡和抑郁,美国的神经学家乔治•米勒•比尔德将这些症状归因于愈见加快的工业化步伐和新技术的兴起。他创造了“神经衰弱”一词来形容这个看似新衍生于现代生活的情形。
维多利亚时代对神经衰弱的腔调组成了对忧郁的本质的思考转变的很大一部分。直到这之前,忧郁都被视为智力、大脑或身体的缺陷。但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忧郁开始被视为情绪障碍。虽然乍一看这个观念的转变略显微妙,实则是相当重要的。
这个新观点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生和心理学家对抑郁症的着手治疗;不仅仅是身心能够影响个人的情感或是情绪,一个人的情绪被视为能够影响身体和心灵。这个观点刺激了二十世纪“情绪科学”研究的产生,对后续抑郁症的现代解析也有显著影响。
“从古至今对抑郁症的探索与斗争,
也见证了社会、思想、科学、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你对这一辑的抑郁症的发展史有什么看法呢?
在下方留言与我们互动吧~
下期预告:
二十世纪中期至今的发展
&
文化环境变迁的总结
参考资料:
1. 黄薇,《时代的隐疾 抑郁症斗争史》,2016,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
2. Brett and Kate McKay, Leashing the Black Dog: The History of Depression, 2015, The Art of Manliness
3. Jeffery Orr, The History of Mental Illness, Youtube
4. 安德鲁.所罗门,走出抑郁,重庆出版社,2010-8
界世的你当不
只作你的蝴蝶结
无
来源:春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