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坏人,除了勇敢,还需要……

作者:隋双戈 2018-01-29

看了编辑转来的《广州9岁男孩因为吵闹遭撕票!》,很痛心



9岁的孩子,在不开心、不舒适的环境下,吵闹是正常的。

既是在害怕、愤怒情绪下的反应,也是在生活中学会的问题解决模式。

如果他能顺利长大,可能会继续沿用这套“理所当然”、“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人生不同时期中都必然会遇到的各种阻碍以及人际沟通。咱们现在看到一些成人,用“吵闹”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正是他们从小以来养成的,并被环境强化了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吵闹”的方式是否真能解决阻碍,还是阻碍了孩子的人生,已是后话。在当下,孩子如何在遭遇绑架、拐买的险境中生存下来?

遭遇坏人时,什么样的反应可能有效、可能送命?孩子知道吗?

事实上,不仅很多孩子不知道,大多数成年人也不知道。

绝大多数父母没经过培训就上岗了。


歹徒不会因为当事人“闹就妥协

2017年12月,四川乐山一位女性在晨跑时,被一赌徒抢劫。其后该女士气不过,追着歹徒大声喝骂,并说:“我肯定会报警抓了你的!”

引得歹徒返回,并杀害了她。


面对坏人,除了勇敢,还需要什么?

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与坏人、坏事坚决作殊死斗争,主人公常常因此而牺牲并受到颂扬。

长大一些,看到的更多是与坏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斗争的策略和方法,都是在故事和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练习的。

上了大学,从中国大陆对劫机事件处置的变化开始,开始接触人的生命比公私财物更宝贵的理念。

再后来,见了很多来访者,更是看到他们从摧残身心的病痛中、险象环生的事件中、艰苦卓绝的经历中生存下来的背后,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是叹为观止的生存智慧。他们知道何时蛰伏休养、藏而不露,何时择机而动、锲而不舍。


在儿童绘本《坏人可以骗》的撰写过程中,长期生活在西北的画手刘希丹同我分享了当地的一个案例:

一位漂亮的女中学生,学习很好,很快就要升学考试了,为了离学校近一些,她住到奶奶家那栋住宅楼。每天晚自习结束,奶奶都会在楼下等她,一起上楼回家。

有一天,奶奶生病了,没去楼下等她。很晚,她都没回到家里。奶奶到处找,都找不到她。

报警后,人们才知道,当晚这位女孩回家上楼时,住在楼下的一位大她几岁的男孩把她劫持进房间,并欺负了她。

离开那个男孩家前,她对男孩说:“我不会放过你的!我要让警察来抓你!”

那个男孩听到这些,就把她杀了。


听了很心痛,这些事儿本是可以避免的!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据报道,2009年下半年,在深圳曾发生两起小学生被绑架案件,其中一起中的小学生被撕票,另一起中的小学生被解救出来。

 不幸遭遇同样的险境时,不同的应对,可能会走向不同的结果。


当人被激怒或极度恐惧时,理智往往无法控制情绪反应以及行为反应,在特定的条件配合下,会激发更严重的犯罪,引发一系列无法挽回的个人、家庭与社会后果。


于是,我在绘本《坏人可以骗》中增加了在遭遇坏人的伤害之后,是否对加害人放狠话等内容。



监护人是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很难指望其它人比自己更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危。如果还没有教过孩子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救,打算什么时候让孩子了解呢?


毕竟,孩子的行为模式,是遗传、文化、日常养成与事件影响等的综合反映。遗传来不及改了,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可遇不可求,而家庭文化、日常的养成,监护人是第一责任人。但监护人做什么、不做什么,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父母在家中的互动模式、与人交往的模式,已是言传身教。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养什么土壤长什么苗,有目共睹。



绘本为孩子的安全提供支持

怎么区分好人、坏人?

遇到坏人如何应对?

危急时刻,我可以先跑吗?

……


上述这些问题,在环环相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中,春风绘本《坏人可以骗》中的主人公们将在读者的帮助下一同探寻。小读者还可以在亲子阅读、同伴演练中获得更多收获。


为什么要在绘本中加入游戏环节?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什么样的反应可能有效、可能送命?孩子知道吗?

如果知道了,是否会用?

绘本《坏人可以骗》每段故事后提供的游戏,就是给孩子、亲子一个练习的机会,让知识,形成行为模式。


绘本《坏人可以骗》相关游戏摘录


【游戏】遇到坏人,怎么办?

1、如果坏人抱起你就跑,你怎么办?

2、如果坏人要带你上车呢?

3、如果已被坏人带走呢?



在安全被威胁的情况下,如何软化对方,获得安全空间和自由,绘本《坏人可以骗》中的妮妮和小伙伴们的故事,以及故事后面的游戏练习,让孩子们学会与坏人相处之道。并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部分相关游戏摘录:

绘本《坏人可以骗》由“故事”“游戏”“延伸阅读”“给家长的话”四大部分组成。十九个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适合4—12岁的孩子根据难易程度各取所需,并在成长中反复阅读。


此外,绘本在创作中也为家长提供了背景信息,以促进亲子沟通、互动练习和支持日常养成;并可作为性安全教育工作者的科普教材和参考资料使用。


为了让那些个案悲剧不再重演,为了让孩子们在风险情境下能知晓、可应对、会求助,健康平安快乐成长,为了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更好的未来,咱们一起努力!


(编辑:徐小清  校对:Stronger)


来源:春风心理应激干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