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隋双戈 2012-04-02
“抑郁症的人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症是最好”? 得看抑郁的程度,对于轻度抑郁者,不贴标签、不负性暗示,关注积极面等也许是可取的。 同时,中、重度抑郁者自杀风险很高,不仅仅有心理因素(如认知模式、应激的影响等),还有生物学因素(如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吸收)等,是需要用药物帮助控制症状、改善心境的。 因此,对于中、重度抑郁者,如果TA不知其状态是因“病”造成的、是自己无法完全控制的,而做其它归因,也许就失去了治疗的机会,陷入无法自救又不知求助泥潭。 |
评论:1 评论人:sophy |
时间:2012/3/27 16:40:00 |
评论内容: | |
看到这个新闻了,抑郁症,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我想说的是,目前,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潜在或真实的抑郁症患者,包括我的朋友。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志愿者,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会首先给对方一条链接,关于春风网,关于我们的呱呱教室,希望对方参加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来,如果对方有抵触,我会在一旁耐心地等待。我也会尝试着去了解对方的内心真实想法,实际上这群人会非常有爱心,会救助和自己同样情况的人。这是我了解的,感觉到的一些情况。 |
|
------------------------------------------------------------------------------------- | |
评论:2 评论人:心灵之约 |
时间:2012/3/28 9:31:00 |
评论内容: | |
确实,一份关爱,挽救的可能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对于那些处于人生低谷的人伸出友爱的援手,有时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只是抑郁症。 |
|
------------------------------------------------------------------------------------- | |
评论:3 评论人:飞翔的鼻子 (心理学爱好者) |
时间:2012/3/31 0:25:00 |
评论内容: | |
这个世界本就有些畸形啦 我觉得吧 每个人遇到的事情不同 心理思维自然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怪 保持在可控内就好了。
心理医生的人数在中国确实不多 国人还没有习惯为心理健康买单 觉得看心理医生没什么用 而且会被看做心理有疾病的怪人 各种原因导致的。
|
|
------------------------------------------------------------------------------------- | |
评论:4 评论人:66 (婚姻和家庭治疗专业) |
时间:2012/3/31 2:19:00 |
评论内容: | |
“抑郁症患者”这个称呼离我并不远。他们不仅在我的客人之中,也在我的亲属或朋友中。也许,抑郁症状已经、或者将要在我人生的某段时间出现和拜访我。
早在我初被“心理学”的泛化概念吸引时,总是令我得意的一件事是可以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厌食症”这类很“酷”的学名替代“精神病”的俗名,用来背地里诊断见过的这个人或那个人。然后带着同情去关心,也开始保持距离。假如这时有专业医师可以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就会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更加带着同情的关爱“患者”、同时对他/她敬而远之...我大概会退一步,说“医生,你上场!”。假如医生还治不好,那么就是病情太顽固,或是医生不够有水平。
随着我涉入婚姻和家庭治疗行业,被前沿的、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不同视角的知识和信息强烈冲击,我反而淡化了对抑郁症的敬畏。我承认抑郁症是真实的、对日常生活工作有强烈影响的症状,也是自杀的高风险因子。但另一不争的事实是“抑郁症”的标签对患者以及认为自己或他人有抑郁症时的影响普遍并深远。
想想这样的话语是否常见:“她有抑郁症,所以。。。”,“你不懂我们患者,因为你没有抑郁症。。”我不知这样的信念,有没有挡住你我真正的同带有抑郁症状的人正常的交流、真诚的欣赏、自然的相爱。我不知道这样的信念,有没有挡住“患者”发现更多可能性的视线。
我深知自己对抑郁症的理解仅限于上学期对DSM-IV-TR这门课程的学习、讨论、阅读、写文、演讲和角色扮演...远不如精神科专家受到的多年训练。但我的所学告诉我:小心标签。有的人一旦贴了标签,就一生都难以取下来。
那么针对这篇文章。我为人间少了一位叫“走饭”的可爱、睿智、爱思考和有轻松风格的小妹妹深深惋惜;我为这篇文章抛出抑郁症叫好。尽管这看起来和我的“淡化标签”的意欲有些背道而驰,但我相信观点的冲击可以带来更深刻的社会认识。即使要淡化,也要人们更多的了解抑郁症更多一些才可以完成淡化背后促进更大健康的目标。
我相信精神病的诊断和研究还在吵着、发展着,人们对抑郁症、自杀、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认识和策略也在发展着。
但就现在,我和”抑郁症患者们“的互动态度就是”你抑郁,我牙疼“,大家都各有短长的一对一。如果你不歧视我牙痛,我也不因你抑郁而远离。我喜欢这样的面对自称是或带着诊断来的“抑郁症患者”:关注其疑虑,同时尽可能的认为他/她和常人没有不同。 |
|
------------------------------------------------------------------------------------- | |
评论:5 评论人:馨平 |
时间:2012/4/2 9:26:00 |
评论内容: | |
抑郁症的人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症是最好,告诉她是一个正常人,她有足够的力量去寻找她的梦,实现她的梦!我们要不断强化她已有的,曾经做过的最有力量的事,还要不断地去寻找她不同于人的优势,让她看到,感觉到,并愿意为之付出所有努力动起来! |
|
------------------------------------------------------------------------------------- | |
评论:6 评论人:隋双戈 |
时间:2012/4/2 10:53:00 |
评论内容: | |
“抑郁症的人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症是最好”? 得看抑郁的程度,对于轻度抑郁者,不贴标签、不负性暗示,关注积极面等也许是可取的。 同时,中、重度抑郁者自杀风险很高,不仅仅有心理因素(如认知模式、应激的影响等),还有生物学因素(如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吸收)等,是需要用药物帮助控制症状、改善心境的。 因此,对于中、重度抑郁者,如果TA不知其状态是因“病”造成的、是自己无法完全控制的,而做其它归因,也许就失去了治疗的机会,陷入无法自救又不知求助泥潭。 |
来源:春风网——心理创伤援助公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