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蕾 2018-09-30
亲爱的高岩:
昨天是清明节,北京居然下雪了!是不是上天要告诉我们些什么?悠悠的文章让我悲愤交加!21岁那年你走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21岁,我去了你的葬礼,见了你最后一面,送了你最后一程。这些年我过得不好不坏,经历了很多生活中本来你也可以经历的悲悲喜喜,就这样,20年过去了……
……
亲爱的高岩,你在如花般的21岁凋谢,你的家人朋友叹惋难过,我们怨你傻怨你痴,但是你是一个受害者,那么悲剧的制造者呢?他对这个悲剧负有怎样的责任呢? 可能有人会说,20年前和现在不一样,中国和美国不一样,那好,我们姑且承认这一命题有其合理性,可是根据悠悠的回忆,当年你和那个男人并不是你情我愿的师生恋,而是一场存心设计的诱骗与侵犯,事后那个人毫无悔意,没有一句道歉,一直持续着他的表演。也许未来,这种不对等的情形也会在别的学校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希望涉世不深的学生能少一分被践踏多一分被保护!如果有狼混迹在教师队伍里,难道不应将其铲除,还教育以应有的神圣与伟大吗?
那个年代,大家还不太懂“治愈”,周围没有人告诉你“去吧,拼命运动去宣泄!”“嘿,静下心来涂颜色可以减压!”“去偏远山区教书吧,让那些纯真的心灵去涤荡你!”“好好读读金刚经吧,从中找到解脱!”……你心中的所谓人生第一份爱情,虽然我现在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那不是爱情,他只是来给你上了一堂不应该由他给你上的课,如果你好好活着,一定会有一个人来真心疼你爱你,让你看到爱情的模样,体味爱情的美好。可是,没有如果,你不会回来,想到这里,我还是心痛不已。
对每个人来说,人生都要经历一些劫难,都是命中注定,或早或晚,不同形式,都会来的。那样的日子内心是毁灭的,可是熬过去,或长或短,总会过去的。多希望你当年能挺过来,现在有机会笑谈往日,感恩重生!或许再过几十年,我们闺蜜知己三五人,白发苍苍,八卦到黄昏,没有比那更美好的事情了,多希望,你也在里面!
(信件内容来源于豆瓣网)
近日,20年前自杀的女生高岩的同学、班主任在豆瓣等社交平台发布文章,悼念高岩逝世20周年,并实名举报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现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语言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涉嫌性侵,要求其对高岩的死亡负责。
近一年来,
在网站上搜索“性骚扰”“高校”等词汇,
可搜出触目惊心的很多相关新闻来。
客观上讲,
各行各业都有这种恶心的事情。
高校并不会格外多地诞生性骚扰。
高校不是象牙塔,
是社会,
它并不会比任何其余地方更干净,
因此高校并不会格外少地诞生性骚扰。
2017~2018校园性骚扰事件不完全统计
2017.4.28
台湾作家林奕含自杀
2017.7.7
电科大张翼德被“女权之声”指出性骚扰行为
2017.12.18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斌被指性侵女生
2018.1.1
罗茜茜博士举报北航教授陈小武
2018.1.11
知乎提问引发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薛原性骚扰事件曝光
2018.3.10
王敖教授指出UIUC徐钢副教授长期性侵女学生的行为
2018.4.5
北大校友李悠悠指证原北大老师沈阳曾性侵高岩
2018.4.8
王敖代李晋发表给华师大二附中的公开信要求追责张大同猥亵男生一事
根据广州性别教育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在校和毕业生性骚扰调查报告》,受访的6592份问卷里,有7成受过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骚扰,然而将近一半的人会选择忍耐,报案比例更是不到百分之四。
在询问为何不向学校投诉报告的3835名回答者里,有六成认为告诉学校也没用。
也就是说,我们能在新闻看到的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背后,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为什么受害者不愿意或是无法相信公义?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性骚扰、性侵犯在缺乏照料的留守儿童或是低智低龄儿童身上发生比较多,但是在“神圣”的“象牙塔”高校里面,“受过或受着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不是人人都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
很大的原因在于高校内部处理相关事件不透明的机制,除此之外受害者还会受到环境潜在的压力。当受害者鼓足勇气站出来告诉人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仅要直面对自己的学业有生杀予夺之权的母校,还要面对世人的不理解乃至质疑。
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一个让人有幸福感的社会,必定不能缺乏温暖。
人与人之间如果尚有温度,最基本的一点是,对受害者要有同理心。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任何一起性骚扰、性侵事件中,更值得谴责的永远是作恶之人以及给予他们作恶勇气的深层次存在。
一个人如果在正义感向冷峻的现实低头后,转头把怒火倾向了受害者,那他毫无疑问是一个无能的“怯者”。
就好比,内心不强大的父母,如果面对孩子的伤害,她的无力感、愤怒情绪会转向孩子,也就是受害者。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父母会责怪孩子“你为什么这么晚回家?你为什么要去那儿?为什么偏是你,你说了什么话没有?”给孩子受伤的心灵再捅上残忍一刀。那么这样的二次伤害是几乎永远也无法完全愈合了。
另有甚者,很可能是我们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也可能是我们中间的每个人,会有意或无意用各种有色的眼光或行动给受害者无形的压力,让她们觉得羞愧,觉得是自己的错。
这与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歌颂光明,以至于不敢正视黑暗有关,无法接受人类在负面生活环境中所能遭遇的超出想象的丑恶。因为接受不了,不惜通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逻辑来维持天理昭昭的愿景。具体到性骚扰、性侵性质的事件上,就是“荡妇羞辱”这一类受害者原罪论和将其“病理化”的舆论倾向。
虽然经过这些年舆论对“谴责受害者”的态度的矫正,已经极少出现赤裸裸的受害者有罪论,除非某些思想还停留在农耕时代的或是故意想在网络上语不惊人不死休的喷子。
但深层次的环境原因,让受害者不敢报案,报案之后取证困难或是定罪困难,最后不了了之。
以上事件,有处理结果的无非就是辞去教职或正在公安立案调查,还没有一起是承担刑事负责的。
2017年4月28日,台湾作家林奕含自杀,自杀生前出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2017年8月21日,台南地检署侦结该案,宣布由于证据不足对陈星不予起诉。
2017年7月,多名网友在知乎爆料,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张翼德老师曾在课堂上传播具有性别歧视和性骚扰意味的言论,并多次利用考试成绩、保研名额威逼利诱女生进行性交易——不了了之。
2018年1月11日,北航官微发布调查结果,认定陈小武性侵犯行为属实并给予了处理。撤销陈小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撤销其教师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
就算是2017年之前的事件最后也多数“不了了之”。
2015年6月天工大女生实名曝光老师性骚扰——不了了之;
2016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发布调查报告《沉默的铁狮——2016年北师大校园性骚扰调查纪实报告》,报告中揭露北师大某学院副院长s教授性骚扰女学生——不了了之;
2016年10月,有学生匿名举报称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刘某性骚扰女性,并发来对话截图,截图中的文字内容不堪入目——不了了之。
诸多高校能有这样的实力“护犊子”。
更有甚者,一些因为性侵被处理的教授,依然能通过种种其他形式“东山再起”,例如,2014年6月网友匿名控诉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吴春明多次性侵女学生,并晒出吴春明的“艳照”和聊天截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10月,厦门大学决定给予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但是,2015年12月,吴当选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就在今天,还在微博上看到网友爆料,被查明有性骚扰行为并被取消教师资格的北航计算机系教授陈小武,3月29日荣登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答辩名单。
如何让被骚扰者敢于说“不”?
针对校园的性骚扰和性侵害,应从几方面着手:
1、在反性侵、反性骚扰机制的确立方面,需要给弱势方规范而全面的保障,以及对强势方的权力的约束。公就是公,私就是私,不能让权力套着师生感情的面具滥施淫威。
2、完善一系列相关教育、举报响应机制、心理疏导措施。要有反性骚扰、反性侵在事前、事后各环节的相应措施。事前环节,普及关于性骚扰、性侵的相关法律,让潜在受害者意识到哪些行为是不应被容忍的,如何规避?遇到这些行为又应如何处理?事后环节,应当在教育体系内设置性骚扰、性侵举报的快速、透明、规范的响应机制,对事件的调查、对受害者的心理疏导等措施都应当及时到位。
3、应该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师生伦理。
作为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的国度,“天地君亲师”,老师的高地位不容怀疑。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条下,一些师德不够的教师对学生学业生活以外私人空间的随意干涉,造成师生双方心理边界的模糊。应当认识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一种传授知识的职业不应当获得课堂以外的身份特权,这需要相应的职业伦理予以约束。
20年前自杀的高岩的朋友,如今已是大学老师的严蕾在豆瓣上纪念高岩的文章中写道:“我会告诉那些接受培训的老师,在这样一种professional的关系存在时,谁都不可以为所欲为,尤其是老师,必须是自我控制的那一方。这是师道尊严;这是做老师的底线。老师亦凡人,导师制的一对一权力控制容易纵容他们放纵自己的欲望。比如,要有个老师的样子,不要打听学生的隐私,不要和学生开不得体的玩笑,不要和学生去酒吧,更不要和学生发展浪漫关系。当然如果有一天,你们的师生关系结束了,不再有这一层面上的瓜葛了,那么我可以收回这些“不要”。
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篇文章。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能力范围内,宣扬爱与正义,不哗众取宠,也不掩盖真相,只希望换来进步的代价不要太过于沉重!
编辑:王锐
来源:春风心理应激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