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之路在何方?

作者:中国经济网通讯员 李铁 2011-03-08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日讯 随着于建嵘教授微博上的一条“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倡议,志愿者的参与、媒体的深度报道、社会名人的声援、公益基金会的支持、政府部门的介入,共同促成了兔年春节期间最为流行的语言“微博打拐”的诞生。“微博”这一新潮的信息分享交流平台与“打拐”这一老生常谈的社会话题结合在了一起。

 

一、“拐”为何难“打”?

 

因拐卖、拐骗类案件的特殊性,此类案件在公安机关的破案率并不高。据统计,2010年,某省公安机关共立各类拐卖妇女儿童案件2266起,破案1397起,破案率为61.65%。与其他刑事案件相比,“拐”类案件为何如此难破?

 

1、作案对象的特殊性。此类案件的被害人或年龄较小,或文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是智障、残疾人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都比较差,遇到侵害时往往无法辨识、记忆家庭住址、亲属电话等基本信息,便于犯罪分子控制。

 

2、作案手段的特殊性。此类案件的犯罪分子多为跨省作案,在A省“拐”人,在B省“卖人”,有的被害人更是被卖到偏远的山区、农村,不利于被害人亲属找寻,也在客观上给公安机关破案带来了一定难度。

 

3、潜在的买方市场。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的现象在我国某些地区仍然存在,有的偏远地区,一个村里甚至有多名被拐的妇女、儿童,为此类犯罪提供了买方市场,同时,也给公安机关的解救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微博打拐”为何“火”?

 

事实一:自2011年1月26日于建嵘教授的微博发表到2月10日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已有13万粉丝关注此事,收到各地发送的乞讨儿童照片1000多张,已有6名儿童被家长辨认出来。

 

事实二:韩红、潘石屹、郑渊洁等名人名博,积极介入拍照解救乞儿的行动。

 

事实三:壹基金2011年1月9日表示有意向参与和支持该项目。

 

事实四: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通过微博回应:“我会通过微博和大家保持沟通,欢迎提供拐卖犯罪线索。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

 

社会各界如此广泛的参与度是以往任何一次专项“打拐”行动所无法比拟的。拐卖、拐骗类犯罪作为重点打击的犯罪类型,公安机关曾先后五次开展专项“打拐”行动,其中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4月。根据公安部“打拐”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通报显示: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间,全国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12185起,解救被拐卖儿童、妇女14717人,抓获犯罪嫌疑人17528名,公安部公开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的20名重大人贩子已有19人落网。从“打拐”的实际效果角度分析,官方的“打拐”行动可谓成绩斐然,但从社会关注程度来看,却远不及此次“微博打拐”,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此次“打拐”行动的推动者是广大普通民众,体现了我国民众公民意识的提升。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在国家中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自我认识,需要公民围绕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强化责任意识、民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当公民面对沿街乞讨的儿童时,“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想法决不仅仅是出于同情心和爱心,而是出于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的精神,一种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使我们的制度更加健全、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的意识。“微博打拐”正是迎合了民众日益提升的公民意识,方才如此之“火”。

 

三、“拐”该如何“打”?

 

犯罪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拐卖、拐骗类犯罪也是如此。有效控制此类犯罪的发生,不仅要加大“打”的力度,从严执法,更要对诱发此类犯罪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从源头上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做好“防”的工作。将“打”与“防”相结合也是“微博打拐”行动为“打拐”所开具的一剂良方。

 

1、强化家庭保护。家庭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道防线,拐卖拐骗类犯罪往往是因为家长的一时疏忽,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强化家长“防拐”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媒体、学校、社区等可根据司法机关的调研情况,加强“防拐”宣传,达到预防此类犯罪发生的目的。

 

2、完备法律规定。对于拐卖类案件在综合运用多项措施严厉打击卖方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买方市场的控制和惩处力度。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同时第六款又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这条规定体现了刑法鼓励买方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对被拐人员救助工作的立法精神,但在实践中应该从严把握,否则容易纵容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的行为,从而间接增大打击拐卖类犯罪的难度。

 

3、引入科技力量。确定被拐儿童和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办理此类案件的关键环节,DNA技术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使DNA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打拐”行动,建立一套完备的被拐儿童DNA数据库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公安、民政等部门在工作中完善对特殊儿童(如:乞讨儿童)的DNA样本采集录入工作,为儿童与家长进行DNA比对提供平台。

 

4、完善社会保障。“微博打拐”行动折射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随着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日渐增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托难、上学难等问题日渐凸显。务工人员往往忙于工作,或其子女在身边却无暇照顾,或子女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而这些儿童往往容易成为拐卖拐骗类犯罪侵害的对象。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救助和福利保障机制,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国经济网通讯员 李铁)


编辑:一路阳光

来源:中国经济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