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真诚地拥抱

作者:中国妇女报 佟吉清 2006-11-24

多一些温情,少一点冷漠,“抱抱团”在行动——

 

让我们真诚地拥抱

 


                                       


                                长沙“抱抱团”成员和外国友人真诚拥抱


“重庆‘抱抱团’街头拥抱警察”“西安‘抱抱团’应    者寥寥”“河南‘抱抱团’拥抱陌生人”“看‘抱抱团’怎 样抱沈阳”“北京‘抱抱团’为百岁老人祝寿”……

 

最近,以“拒绝冷漠”为宗旨的“抱抱团”在许多城市风靡一时,“抱抱团”三个字,亦高频率地出现在国内各大纸质与网络媒体。

陌生拥抱,是心灵的关怀还是有性骚扰之嫌?是一场行为主义的秀还是弥合心灵沟壑的良方?

尽管褒贬不一,甚至饱受争议,都挡不住这一网络自发组织的公益行动走进我们的视线,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场风靡全国的拥抱运动

 

                                     

    

                           北京“抱抱团”成员把关爱献给关怀医院里的老人

最近几个星期,许多繁华的城市街头,经常会有一些年轻人高举“抱抱”“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拒绝冷漠”等标语,主动向行人索要拥抱。

 

据报道,这一活动发端于湖南省长沙市,其发起人是一位名叫才子豪的广告从业人员,目的在于倡导一种人文关怀,向日益冷漠的人心说“不”。

今年10月21日,才子豪和他的同伴走上街头,张开双臂,热情拥抱陌生人,此举经网络的迅速传播,如一股旋风,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

11月5日,苏州“抱抱团”成员走上繁华的观前街,随时准备迎接陌生路人给予的拥抱;

11月11日,沈阳“抱抱团”出现在人流涌动的中街,他们的前面,是一张张惊奇的脸,他们的背后,是沈阳各大媒体的摄影机、摄像机;

同日,北京“抱抱团”成员,来到了北京松堂关怀医院,看望并拥抱了那里的老人;

11月12日,重庆“抱抱团”在重庆渝中区两路口贺龙雕像前,向路人送上热情的拥抱,一位交警出乎意料地给网友们一个热情拥抱;

同日,深圳“抱抱团”现身莲花山公园,数位网友手举写着“抱一抱”字样的纸牌,为市民们送出一个又一个热情的拥抱;

同日,西安“抱抱团”在高校集中、人口密集的小寨一带高举写有中英文的“自由拥抱”“拒绝冷漠和相互隔离”以及“请大家多关心自己身边的人”等字样的牌子呼吁大家多一些关爱和温情,少一点冷漠和隔离;

11月16日,江西省南昌市“抱抱团”成员主动拥抱一位乞讨者,后者愉快地接受了对方敞开的胸怀,并在接过玫瑰花后喜极而泣。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继长沙之后,已经有北京、上海、南京、苏州、郑州、武汉、延边、青岛等约20个城市,陆续出现这种旨在“让那些原本擦肩而过的人们,因为这样的活动影响,开始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真心微笑”的“抱抱团”的身影。

 

“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有太多的冷漠和鸿沟,这或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觉不幸福的源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我们的感情越来越依赖虚拟网络,我们在长大后再也没有拥抱过父母;我们在有人按门铃时都要先提防地看看猫眼;很多人热衷于在网络结婚却不认识对面的邻居;在电游里充当侠客但路见不平扭头就走……”北京“抱抱团”网站上贴出的关于设立全国拥抱日的倡议书上这样写道。

 

发起人才子豪表示,希望能把活动做成全中国的万人关怀行动,将温暖送遍各个城市。

 

用真挚的拥抱慰藉孤独的心灵

 

郑州“抱抱团”成员将一个小女孩揽在了怀里

  

其实,最先向世界推行这个活动的,是美国人贾森·亨特,其向陌生人拥抱的冲动来自于他去世的母亲。

5年前,在母亲的葬礼上,亨特听到许多关于老人家助人的故事,感动于母亲的所作所为,同时也希望得到他人的温暖,以慰藉丧母后痛楚的心灵,亨特动手做了个写着“FREEHUGS”(译为“自由拥抱”)的纸牌,并举着它走上了街头……

 

两年前,一位叫胡安·曼恩的澳大利亚人,在目睹了父母离婚和祖母身患重病之后,感到唯一能够治疗自己压抑心情的办法,就是每周的一个下午去一家购物中心把拥抱送给陌生人。

曼恩说,张开双臂相互拥抱是让大家笑容绽开的一种方式,因为只要有一个人跟我拥抱,就会带动从旁经过的5个路人脸上的微笑。想想每天都有机会遇见许多陌生的脸孔,大家目光接触时大多都带着警觉、排斥,甚至敌意,大多时候我们是为了免于伤害,所以选择保持距离,更用力,更诚挚的拥抱,得到的温暖和理解应该远多于疏远带来的误解和伤害。

 

前不久,曼恩在街头举牌拥抱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这一活动很快借助于这一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在世界各地传开。

受曼恩这一举动的启发,中国“抱抱团”很快通过网络组织形成,并在国内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如何评价这一新生事物,甚至成为四川省今年录用基层工作人员面试题目之一。与此同时,许多境外媒体也对这一现象表示出一定程度的关注。

 

上周,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将北京“抱抱团”拥抱民工的视频,评为等级最高的20个节目之一和最受喜爱的20个节目之一。来自英国、智利、匈牙利、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的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深受感动。

值得注意的是,新浪网新闻频道推出的“问候日,我可以抱你吗?”的调查显示,对现在流行的“抱抱团”的认同率并不很高。有36.22%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举动估计不会有什么实际效用,就是小孩子寻了个由头一起玩玩。有30.71%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形式很好,有助于唤醒人们心中的温情,缓解都市中冷漠的人际关系。

 

针对“如果街头突然有陌生人要和你拥抱,你会有何反映”这一问题,有58.28%的被调查者会很有礼貌地拒绝。对“有机会你愿意参加‘抱抱团’吗?”这一问题,回答“当然愿意”的比例只占被调查者的22.6%。

 

陌生人的关怀与性骚扰无关

 

如果你冷漠,
    请为我的拥抱送我一个微笑吧;
    如果你无助,
    请用我的拥抱安慰你那孤寂的心吧;
    如果你绝望,
    请让我的拥抱让你心中重拾希冀的光辉;
    如果你警惕,
    请把我的拥抱用来抚慰你心灵上那曾经的创伤吧……
   

网名为“稀饭的大杂烩”的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的这段诗句,道出了“抱抱团”良好的初衷和真诚的关照。

 

对“抱抱团”的拥抱行动,中国心理医生协会会员、高级心理保健师康琳表示,如果不是作秀的话她很欣赏这样的活动,国人表达感情的含蓄固然不错,但拥抱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过一定要健康引导,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就能促进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也会有很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所所长周孝正教授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让他们去试一试,允许他们试验。如果“抱抱团”能推动全社会树立起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抱抱团”就为这个社会做了贡献。

 

周孝正认为,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古人就有见面抱拳、打躬作揖的习惯。不过,自古以来的人情冷漠也是客观存在的。而“抱抱团”希望化解这种群体性冷漠,或者说是冷酷,这是好事!任何团体或个人任何改变这种冷漠、冷酷心态的努力,我们都要给予宽容的态度,让他们去做一些尝试。

 

在有关专家对这一行动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同时,各种质疑之声亦纷至沓来。

 

有网友指出,我国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国家,拥抱,对国人来讲,还是有一点难以接受。因为咱们真的很含蓄,即使是最亲的亲人,拥抱也只存在于儿时的记忆中。关心,温暖都可以从很多方面表现出来,不一定要通过拥抱来传达。

此外,还有网友称,无论是男的抱女的,或是女的抱男的,“抱抱团”的行为都逃脱不了法律中对性骚扰行为的认定。

新浪网友老范指出,《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写得很清楚:在街道上故意接近他人,产生身体上的接触或碰撞等即构成性骚扰。街头陌生人的拥抱符合法律对性骚扰具体形式的明确界定。

 

“如果这种行为推广发展起来变成全民的抱抱运动,那就意味着性骚扰可以走上大街光明正大合法化,‘色狼’都可以以消除美女冷漠、给美女关怀为理由组团上街抱女人去了,如果哪个女人不让抱,那就是冷漠,就是没人味。”一位叫乔治元的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

 

对此,北京华鹏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指出,如果“抱抱团”是在说明活动初衷,并获得对方允许的情况下和对方有拥抱等肢体接触是不构成性骚扰的。

 

湖南省长沙市“抱抱团”成员也特别强调,“我们不主动去拥抱别人,并不是见人就抱,只是用标语告知对方,用手臂及眼神迎候对方。”

下一步,长沙“抱抱团”会到孤儿院、养老院、少管所去,用实际行动帮助那里的人们。

 

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北京“抱抱团”将去拥抱艾滋病人,要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艾滋病人并没有那么可怕,他们更需要来自大家的关爱和温暖。

 

( 编辑:Alice 包红)

来源:中国妇女报

来源:春风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