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安平 刘桥斌 2008-06-02
灾区孤儿心理救助:有悲伤就哭出来
■赵国秋说,现在媒体在报道救灾的时候,有一种做法很不合适:电视镜头对准孤儿,让他讲述自己父母死难的过程。如此把孩子的心灵伤疤揭开后,会造成更大的心理疾病感染。
■王晓明鼓励东东先跟身边的人握手,又带着他一起念儿歌:唐僧骑马咚了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念着念着,东东就笑了,眼睛也亮了。
晃动手指
“粉碎”血腥画面
5月20日下午,正在四川平武县沙湾村带领浙江医疗队心理医生开展心理救援服务的赵国秋,见到了11岁的孤儿李乐(化名)。得知坐在眼前的这个赵叔叔是医生时,李乐哇地一下,扑到赵国秋的怀里,紧紧抱住,嚎啕大哭,浑身抽搐。
赵国秋拍着孩子的肩膀,让孩子哭个够。等李乐的情绪平稳后,赵国秋让他坐下来,给了他一个枕头抱着,抓着李乐的一只手,这样会产生安全感。让李乐详细地讲述他家的遭遇,父母去世的过程。
在李乐讲述到最血淋淋的那个画面时,赵国秋伸出一个手指,朝不同方向不断晃动,让李乐盯着他的手指。停止后,赵国秋要李乐把眼睛闭上再回忆血淋淋的画面。赵国秋几次重复前述动作后问:“告诉赵叔叔,你现在还能回忆起那些画面吗?”
李乐说,想不起来了。赵国秋说,他的动作是一种先进的心理技术手段,叫作“EMDR”, 中文解释是“快速眼动信息再加工技术”,是用于粉碎创伤性记忆画面的。
在后面的工作中,赵国秋告诉李乐应该如何悼念父母,可以给他们写信,他们虽然走了,但是他们是能看到这些信的,不过每天只能写一封。赵国秋还让李乐找一个爸爸妈妈的遗物,有什么想说的话,可以对着遗物来说。
说到灾后的心理危机救援,有人可能认为受灾群众吃住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开展心理救援有没有必要呢?大家遭到这么大的打击,你再让他倾诉自己的遭遇,回忆惨痛的经历,是不是有些残忍呢?
作为中国卫生部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的赵国秋说,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死难者的家属极度悲伤,由此会引发出很多负面的情绪被称作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类人群的自杀危险性高于普通人群19%。如不及时干预,有高达30%至40%的人会进入慢性状态,甚至终生与痛苦相伴。
赵国秋带着浙江的10名心理医生14日到灾区后,已经做了6000多例心理救援。 “我们逐个访问过去,发现约有1/4的人有急性应急心理障碍。”此前,他对在四川江油人民医院的伤员和孤儿进行心理危机评估后,发现约有1/3的人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电视镜头
请不要对准孤儿
5月21日下午,健康时报记者来到绵阳市最大的受灾群众救助点绵阳市九州体育馆,恰好遇到一名心理遭受重创的17岁聋哑孤儿李成(化名)。他不愿吃饭,两名志愿者几乎是搀着他在体育馆走着。
李成是绵阳市青川县人,妈妈早就去世了,他在成都一家餐馆打工洗碗,只学过一个月的哑语。大地震发生后,他从成都赶回绵阳,先到九州体育馆寻亲,没有结果。再从老家来的乡亲们那里比比划划打听父亲和姐姐的情况,邻居告诉他,亲人们都不在了。
成为孤儿的李成,目光呆滞、神情绝望。从21日早晨开始拒绝吃饭。到下午的时候,九州体育馆的两名志愿者陪着他,劝他吃点饭,但李成不为所动。志愿者不懂哑语,只能用文字来沟通,李成愿意的时候,就写几个字,不愿意了那么僵直地站着,样子吓人。
李成的周围围了一大群人,有不少记者在拍照。这时听到广播里说:需要一名会哑语的老师。
赵国秋说,让居丧者倾诉,是干预的第一步,但这种倾诉是有条件的,必须是一对一的。是用于治疗的,不是用于展示的。
赵国秋说,现在媒体在报道救灾的时候,有一种做法很不合适:电视镜头对准孤儿,让他讲述自己父母死难的过程。看的人热泪盈眶,讲的人泣不成声。录完之后,记者拿到想要的画面走了,却没有想到,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让孩子对着镜头讲述自己父母死亡的过程,虽然赚到了眼泪,达到了传播效果,但是由于没有后面的心理治疗跟进,如此把孩子的心灵伤疤揭开后,不是治疗,而是展示,没有消毒、清创更谈不上上药包扎,这种暴露还会造成更大的心理疾病感染,只会让孩子的心灵伤痕更深,陷入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深渊中,心灵扭曲,人格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自杀。
21日早晨6点,武汉江夏聋哑学校老师王桂梅作为志愿者,来到了绵阳。听到广播,王桂梅找到了李成。看现场的情况很乱,李成坐在安徽医疗队的帐篷里面,表情非常难看,简直有些敌对。
王桂梅对大家说,请大家先散开,李成这样的聋哑孩子思维与我们不太完全一样,他们的思维很直接,现在就是想亲人,要见到亲人,只想这一件事,办不到就不行。咱们人这么多,他的心里会更乱的。
寻找心理上的
“扳机点”
在等待李成的救助结果时,记者来到九州体育馆心理救助站的帐篷里。这里很热闹,几个女志愿者在领着一大群孩子坐在帐篷周围画图画,或给图画填颜色。
一级心理咨询师、来自武汉的王晓明告诉记者,这里需要心理救援的孩子太多了。刚才他还帮助了一名被惊吓的孩子东东。东东平时活泼好动,灾难发生后,东东不愿意见人。
王晓明就鼓励东东先跟身边的人握手,说你是男子汉,大家都是你的好朋友。东东终于伸出手跟周围陌生的小朋友们握手。王晓明又带着他一起念儿歌:唐僧骑马咚了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念着念着,东东就笑了,眼睛也亮了。念儿歌时,王晓明始终握着东东的一只手。最后让东东大声重复儿歌,向小朋友们说谢谢。又叮嘱东东的父母,要给孩子多讲故事,鼓励他多跟其他小朋友玩耍。
来自武汉的警官申静在早上扫棚(挨着帐篷搞摸底调查)的时候,看到3个男孩子在打扑克,就凑过去聊天,聊了一会儿,一个大点的孩子指着11岁的王路(化名)说,他的好朋友都死了,他很伤心。王路一下子就把头低下,大颗大颗的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申静明白找到了王路心理上的“扳机点”了。她扶着王路的肩膀,鼓励他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王路告诉申静,他是北川县曲山小学5年级2班的学生,地震时,他们班正在上课。突然房子晃动,老师周云告诉大家这是地震,不要慌,都钻到桌子下面。几乎一瞬间,他们在的2层就变成了一层。原来的一层下陷到地下了。利用地震停顿间隙,周云老师让孩子们从一个墙洞里挨个爬了出去,老师最后走的。他们这个班全脱险了,就是老师受了伤,现在成都治疗呢。
王路说,地震停了后他听到了楼内的惨叫声,就跑过去看,看见5年级1班他的几个好朋友都不动了,其中一个的五脏六腑都被挤出来了。
“我们上节课课间的时候还在一起玩”,王路抽泣着说,王路的妈妈紧紧搂着申静,头靠在申静的肩上,眼泪把申静的衣服哭湿了一大片。
申静等王路的情绪平稳后,轻声细语地问他:想不想给去世的同学说点啥?王路说想。申静就让王路在本子上写上对去世同学的话语:“成成、小然(均为化名)……你们安息吧,我会永远记着你们的。我想让我的好伙伴全部活过,我还希望让我和我的同学一起上学读书。”
李成倒出了
心中的石头
就在申静讲述的时候,王桂梅和孙明秋两位志愿者带着李成进了帐篷。王桂梅高兴地说,李成刚才已经吃饭了。
大家离开后,王桂梅用手语跟李成进行了交流。这种交流方式,让李成感到王桂梅是自己群体的人,而从小失去母爱,使他对亲和力强的女性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通过这种无声的倾诉,李成终于把心中的石头倒了出来。他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的亲人在地震中丧生,他成了孤儿,对未来感到渺茫。王老师和她的同伴孙明秋给出了两套方案供李成选择,首先是帮他确认家人的生死情况,然后让他选择跟王老师去武汉上学,或者跟孙明秋去深圳工作。
这些后顾之忧一解决,李成马上就变得开朗了,立即在纸上写下“感谢大家的帮助”。
王桂梅说,李成的心理表现是很多地震致孤孩子共有的表现,他们最希望奇迹发生,亲人能够幸存,让他具有起码的安全感,另一方面这些孩子非常担心自己无依无靠,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记者再次见到李成的时候,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编辑:dida 包红)
来源:中国网 china.com.cn
来源:春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