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老人老无所养 需要精神更胜于物质

作者:匿名 2012-10-25

 

    [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公共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海涛分析称,有部分失独父母经济能力较强,基本上不用担心养老钱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在于情感创伤难以医治、有钱难以购买到合适的养老服务 ]


  除了一个QQ聊天群,今年54岁的李玉兰(化名)几乎和外界没有任何交流。100天前,李玉兰26岁的儿子因车祸去世,这也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在儿子去世之前,李玉兰一度认为自己很富足,失去儿子之后,她却瞬间跌落至认为自己“一无所有”的深渊,除了日常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位母亲总习惯于将自己藏在儿子的房间里。


  前几天,有朋友介绍给她一个失独父母的QQ聊天群,于是,这便成为她聊以慰藉的唯一地方,与聊天群里其他失独父母一样,他们将自己对孩子的爱倾诉于群中,而他们自己,却面临着老无所依的未来。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相比于一般中国老年人的老龄化遭遇,物质之外,失独父母群体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关爱。


  老无所养


  今年已74岁的上海老人张梅(化名),说什么都不愿意去养老院,而她已经独居生活了28年。对于张梅而言,独居的生活并不只是适应那么简单。


  张梅对本报记者说,30年前,她18岁的女儿因病去世,又过了2年,她的丈夫在丧女之痛中郁郁离世,家里就剩下她一人,家还是那个熟悉的家,她希望能够在家里终老。


  但这对于一个瘦小的女人而言,存在着更多的不易。让张梅记忆深刻的一个生活细节,便是换电灯泡,张梅无法应付,在过去,往往总是要求助于邻居,但她却纠结于,这并非是一个长久之计。


  居家养老难,去养老院同样也不能回避一些困难。清华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潘姓老教授便遭遇过这一幕——在失去独子后,潘教授希望能找到一个养老院生活,但却被拒绝,理由则是,必须由子女签字做监护人才可以接收。


  本报记者了解到,监护人问题也是失独老人最棘手的问题。北京怀柔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接收这样的老人比较谨慎,一般而言,需要至少两位远房亲戚签字担保才可以入住。


  “万一将来老人神志不清了,或者说缴费续不上,我们怎么办?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上述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以社区服务人员的身份咨询朝阳区一家养老机构时,工作人员表示,必须有一位法律认可的监护人签字才可以入住,若没有亲戚,社区服务人员或其他人员愿意做老人的监护人来签字也可以。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说,具体的做法是,到辖区派出所,开一张认可其做老人监护人的证明书,养老院再据此给老人办理入住。然而,“由于要承担一定风险,一般来说极少有人愿意给非亲非故的老人做监护人。”在他所在的养老院,类似案例尚未遇到过。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正在修订的《老年法》也关注到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关于入住养老院的具体问题将会在实施细则中加以明确。


  能否跨过养老院的门槛只是众多挑战之一,失独老人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压力。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场化的养老机构收费大多在每月2500元到5000元,相形之下,2011年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月最低养老金仅为1100元,平均水平在2268元。


  由于中国养老金的替代率(养老金与退休前收入之比)较低,退休之后引起的老年贫困现象越发突出,而失独老人完全没有来自儿女的赡养金,来自于生活资金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公共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海涛分析称,有部分失独父母经济能力较强,基本上不用担心养老钱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在于情感创伤难以医治、有钱难以购买到合适的养老服务。


  另外一部分则属于经济困难的,尤其是在农村,失独父母的养老困境更加突出。


  根据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农村有过一个孩子但现在无子女的家庭达57万。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7月10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农村养老保障覆盖率只有34.6%,月均养老金74元,仅为城市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1527元)的近5%。



    采搞:麦永生       编辑:Favy

   (图片来自网络)

[1]  [2]  [3]  [下一页] 



来源:搜狐新闻

点击:69


[向朋友推荐] [关闭] [返回首页]


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