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姑娘 2022-04-21
当我们在说的“性”的时候,
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男、女?性行为?
性格?性别?还是…?
4月16日,由宝安区慈善会、宝安日报社、宝安区融媒体中心主办,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支持,深圳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承办的“春风快乐成长计划——宝安区儿童性安全友好示范城区”项目第三次专业课程培训在线上如期开展。
本次课程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讲师韩雨晨博士作为讲师。她本人在社会性别、社会发展、教育方法论等专业内容上颇有造诣。
课程开始,韩雨晨博士便提出了一连串令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社会性别”与“社会性”? 我们需要对什么脱敏?对什么敏感?学员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后韩雨晨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社会性别、当代中国的性议题、多学科角度对性取向的研究、男权制及其起源等方面进行授课,学员们不禁感叹长“姿势”了!
生理性别(Sex):
· 生物学和生理学意义上的男女两性
· 性行为
社会性别(Gender):
· 社会规定和期待的,作为男性/女性应该具备的特质、做出的举止行为和扮演的角色
韩雨晨博士提到,如果想要了解一门学科,不光要认真学习老师的授课内容,更要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因此在讨论环节,学员们结合自身经历或是想法大胆分享,原本较为拘束的学员在课后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性脱敏”。春风也由衷希望每位学员在日后授课时,都能“说得出”、“说的准”、“说的好”。
学
员
●
反
馈
性,社会性别,社会性,对于这三个名名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性少数群体也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天的学习对性教育又有了新的认知。非常赞!
学会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性取向,价值观的多元视角,面对不同更加平和。
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性别规训,影响着人的行为,从而内化为人的价值观。
主流文化根深蒂固,对于性教育和社会性别的认知和普及仍需很大空间。
专业性强,都是很深刻的话题,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性脱敏,又一次拓宽了视角!
延伸阅读:
文案:杨翊馨
编辑:李莹 审校:罗苑瑜
来源:春风心理应激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