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心灵之光,点亮磨剑之旅

作者:春姑娘 2025-04-01


聚心灵之光

点亮磨剑之旅



                         ——应激干预 “七法宝” 集训营第三次集训



一、溯源应激,深耕细作沉淀过往

     2024年12月初,由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主办,其精神医学管理分会与深圳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承办的为期一年的“应激干预七法宝集训营” 在深圳拉开帷幕。

        集训由创立 “简快重建法”的应激干预医学博士隋双戈领衔主讲,南方医科大学赵静波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彭红军主任等业界大咖也一同授课。此外,柯阳芳、钟宏声、耿超等专业助教团队,在课堂演练、分组练习以及每周刻意练习中,为学员提供无微不至的指导。

      前二次集训中,彭红军主任系统讲解《应激与应激干预概论》,并通过“春风沙龙”深入剖析慢性应激的长期影响与管理策略,为学员们奠定了应激干预理论基石。隋双戈博士从多重迷走神经理论切入,阐释“七法宝”框架,重点讲解“信”法(快速建立信任关系、知情同意技巧)、“定”法(稳定身心)、“隔”法(构建安全空间,隔离负面刺激)、“补”(补充不同维度心理能量)、“疏”法(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技术。钟宏声在晚间沙龙中,从叙事治疗角度分享青少年沟通技巧,助力压力应对。同时,助教们结合三人小组模拟演练,帮助学员掌握应激评估与干预流程。

       学员们历经两次集训以及每周一次,累计 12 次的刻意练习后,收获满满。他们从个人疗愈、认知拓展、团体运用等多个方面,对课程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积极反馈不仅彰显了前两次集训的显著成效,也为第三次集训的技术学习筑牢了坚实基础。

学员在第三次集训前做课程反馈

二、深研技术,解锁潜能收获成长

    3月22-23日,应激干预 “七法宝” 第三次集训精彩上演。隋双戈博士和助教团队宛如领航者,带领学员投身知识海洋,开启理论与实践紧密交织、技术精进与心灵成长同频共振的深度探索奇妙旅程。

      本次集训首日开场,隋双戈博士巧妙地将回神技术融入课程热场。他仿若神奇的指挥家,引导学员通过细腻身体感知,拨动心弦,缓缓激活副交感神经,让学员从最初略显羞涩的眼神交流,逐渐过渡到自然亲切的肢体交流。这一过程,恰似春日暖阳融化冬日坚冰,学员之间熟悉感迅速升温,社交压力烟消云散,现场氛围温馨又充满活力。

(回神技术运用在热场活动中)


       随后,隋双戈博士带领学员回顾前两次集训重点内容,如应激跷跷板模型、生命河流模型以及 “七法宝” 中的部分技术。以消防员手部僵直的个案为例,引导学员模拟重构现场,完成 “撤手” 动作,成功释放压抑已久的本能,现场满是探索与突破的气息。

      如灵动的溪流,培训内容自然拓展至下一个核心技术——七法宝第六法——“调”的讲解。隋博士犹如智慧工匠,细致阐释如何将“调”与其他技术巧妙融合,应用于实际治疗。“调”法的工具箱里,多种精妙技术琳琅满目,适用于不同类型来访者,每一种都散发着迷人魅力。

      转向技术作为单向“调”中第一个体验的技术。在体验后的问答环节,隋双戈博士顺势邀请学员上台参与进一步的演示,运用心理剧的多椅技术,在角色互换中,协助参与的学员走进对方内心,化解困扰事件,令现场学员惊叹之余深受启发。

      摇控器技术实用便捷,如同为来访者送上一把神奇钥匙,帮助其提升掌控感,形成内在资源,助力日常稳定化。

      在演示闪动技术时,不仅参与学员沉浸其中,现场所有学员积极情绪都被调动起来,每个人都受演练学员的故事深深触动、备受鼓舞,每个人都感受到高光时刻,脸上洋溢着昂扬的斗志。

      吸收技术则如拥有神奇魔力,在现场演示中,学员们仿佛拥有了超能力,能清晰地捕捉到正性资源如同灵动的精灵,随着蝴蝶拍的一次次运用,不断变幻、持续增加。原本那困扰人心的事件,在这奇妙的过程中,就像被阳光穿透的阴霾,逐渐被稀释,直至消散,让人真切感受到内心的枷锁在一点点松开。

    单向技术还有呼吸法、雨刮器、缩框等,双向技术包括认知加工、光流等,多向调中有访谈自我状态、自我催眠等,每项技术都如夜空中闪耀的星星,各具特色。学员们课堂上如饥似渴学习,在助教带领下分组练习,并将在后续每周 1 次的刻意练习中不断打磨技能。

(多椅技术演示)

(转向技术演示)

(吸收技术演示

(遥控器技术演示

现场答疑解惑

    本次集训末尾的音乐治疗环节,堪称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音乐治疗专家廖健英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为学员带来独特体验。她凭借深厚专业造诣,将音乐这一神秘治疗媒介的独特价值完美展现。在悠扬旋律中,学员们深刻领悟音乐与心灵间紧密互动,切实感受其调节情绪、平衡心理的巨大力量,仿若在音乐怀抱中寻得内心宁静港湾。

                              音乐治疗培训师廖健英老师

(音乐治疗教学演示)

学员分组练习

学员们复盘当天所得。

    集训的晚间活动照例以“春风沙龙”的形式对外直播。柯阳芳老师与隋双戈博士聚焦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生气——亲子冲突管理”主题,分享科学生气方法、家庭角色管理要点,以及化解亲子冲突的实用技巧,如“角色植入+正性体验”“生气管理法”“鸡尾酒管理法”“1 公尺教养圈”等,吸引了大量家长和专业人员互动参与。


三、磨剑十年,淬炼光芒暖世同行

       此次集训绝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满载启迪的心灵盛宴,一次助力技能拔节生长的奇妙旅程。

      柯阳芳老师讲演时的耐心活泼,钟宏声老师演练时极强的亲和力,耿超老师讲解时的深入浅出,无一不让学员们由衷钦佩。隋双戈博士强调,老师们技术运用的从容,源自十多年在各自专业领域的潜心钻研与不懈练习,正是“十年磨一剑”的生动写照。

从左往右依次为柯阳芳老师、钟宏声老师、耿超老师

学员们深知,技术能力并非仅靠课堂学习就能铸就,而是要在无数次刻意练习中千锤百炼,将自己逐步淬炼成能照亮他人的熠熠光源。第三次集训见证了学员们当下在技术层面的扎实筑基,也照亮了他们未来漫长且需努力跋涉的修行之路。这更似一场深度心灵修行,学员们在此收获成长蜕变、感受温暖力量、怀揣希望火种,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进而有能力点亮他人心灵世界。

     那些在孤独中默默磨剑的时光,都在为帮助他人冲破黑暗积蓄能量。学员们磨砺出的技术锋芒,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将映射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之光。


学员反馈

向上滑动阅览

培训渐入佳境,从理论迈向实操,这两天十几种技术的学习酣畅淋漓。同学间愈发熟悉,模拟演练常有新感悟。相信经过这样科学系统的培训,我们的专业能力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有能力迅速识别来访的应激状态,并采取合适方法进行处理,也有助于我们迅速识别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后的应激反应,并且及时处理,防止未经及时处理带来的不良后果。

                                                             ——李晶


对格图技术体会颇深,感觉部分技术适用于团体活动。从老师回应中领悟到团体活动中助理的重要性。今天还有一个惊喜,就是体验了音乐治疗的感染力,开拓了眼界。同时,老师们的专业态度也深刻认识到心理服务的专业性与精细化。正如柯老师说的,要合理的评估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应对眼前的问题,在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前,不要轻易的去揭开别人的伤疤,心理治疗就如绣花一样,如果一个大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那就选择当中的某一个面,一点一点的去修补和治疗。

——张瑞


      课程设置精妙,课堂讲解小组练习与助教答疑相得益彰,受益匪浅。将所学技巧用于家庭冲突,很实用,很赞!期待继续线上刻意练习巩固技术。

——许春丽

  

      调的技术” 要求咨询师接纳尊重来访,先稳定其身心,再引导寻找积极资源,主动权掌握在来访手中。隋博带领闪动技术演示时,自身的状态非常的放松,全程跟随来访,与之同频,积极关注,全情投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所以,咨询师自身的稳定和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李雪军

    

通过培训对“应激跷跷板模型”有更深刻认知,心理剧的沉浸式演练中体会到多维度引导语技术的精妙之处——既能协助来访者将抽象目标具象化为清晰图景,又能巧妙调整场景维度,把卡点拆解为可操作的片段逐个突破。在角色互动中,引导语恰似灵动的指挥棒,在积极与消极的光谱间自如游弋。当来访者的视角随着引导语的流转推开一扇扇观认知的窗扉,体会到这种张弛有度的引导韵律,为情绪建了安全的缓冲带,让压抑的能量得以温柔释放,以似在无声处编织认知重构的经纬,悄然引领来访者发现压力背后的成长契机。需反复锤炼所学技术方能在未来实践中从容地运用,助力来访者在压力的跷跷板上轻盈地找到平衡的支点。

——吴才娣


        这次培训像一场奇妙的心理魔法课,那些听起来抽象的技术,在老师们的演绎下突然活了过来。印象最深的是遥控器技术。以前总觉得这就是个简单的想象练习,直到看见助教老师演示时,来访者紧绷的肩膀能突然松了下来。原来真正的魔力不在于引导语本身,而在于咨询师那种"我知道你能做到"的笃定感。回家后我用这招对付日常琐事带来的烦恼,想象把烦心事调成静音模式,真的可以一夜好眠。隋博为我们演示闪动技术,整个人松弛得像在咖啡馆聊天。但神奇的是,越是这种不刻意的状态,越能让人跟着他的节奏走。体会到技术练到极致,便能自然流露。最惊喜的是音乐治疗环节。廖老师前一秒还在活力四射地讲理论,下一秒音乐响起,她整个人就融进了旋律里。我们这群陌生人跟着鼓点即兴律动,居然真的产生了某种奇妙的连接。原来情绪真的能通过音符传递,比语言直接得多。当然也有头疼的时候,学完几种技术,脑子像被塞满的行李箱。我真正记住的,是老师们身上那种经过时间沉淀的从容。他们让我相信,这些技术总有一天也会长在我身上,变成一种不需要思考的本能反应。就像学做菜,开始总要看菜谱,后来随手一抓就是恰到好处的火候。


 ——任硕


      七法宝技术是前辈们经验的积累,应先扎实熟练应用,再依实际灵活应对。面对繁多技术,更理解了安排“刻意练习”的良苦用心。在观摩演示中,体会到咨询师自身稳定对运用稳定化技术至关重要。

 ——王嘉蕾


    培训干货满满,为融入应激干预技术增添信心。系统学习“调技术”,实操中心理剧的沉浸式体验深刻。认识到专业成长需时间打磨,期待通过练习将技术内化为专业本能。同时,我也在小组练习中深受优秀的组员们的启发,吸收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智慧。

                                                         ——李紫石


       第三次集训二天的课程下来,越来越喜欢应激干预技术,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法宝多起来,有种十根手指都数不过来的感觉,特别期待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刻意训练。对“调”技术有全新收获,无论是单向调、双向调,还是多向调,用起来都很趣,也有不同的意义。很喜欢课程中隋博以及柯阳芳、钟宏声、耿超三位助教老师的演练。不仅仅带给我对使用技术的信心,还体会到咨询师镜像同频的温暖而有力量的支持,很感动。音乐治疗环节令人难忘,对应用满怀好奇。三位助教老师和音乐治疗的老师展现出来的魅力,已远远超过了授课本身。她们都是春风自己培养起来的专家,专注在一个领域十几年。十年磨一剑,是对她们最佳注解,她们也将成为我的内在帮助者。

                                                             ——张婷

                                                                




延伸阅读:

应激干预“七法宝”集训营启动:加速专业成长之旅

春意抚心泽流远,风化于成润无声

心理应激干预“简快重建法”连续培训项目招生通知(第四期)


感谢二组学员供稿

感谢春风使者宋虹、杨晓红的培训服务

感谢德音健康提供视频支持

感谢古氏齿科提供场地支持


END


编辑:小盐

审校:Kitty

来源:春风心理应激干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