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失事的心理学研究

作者:春姑娘 2014-03-10

  魔鬼心理实验室主持人


  张结海 实验心理学家,在国际、国内权威心理学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提出了多个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曲玉萍 大学实验心理学专业讲师,法国政府青年社会学精英学者,CNRS国家科研中心客座研究员。


  飞机失事的概率有多大?有研究表明和生四胞胎的概率差不多,可不是什么四胞胎都算,首先必须是自然受孕,其次四胞胎必须长得一模一样,也就是同卵四胞胎。你见过这样的四胞胎吗?尽管飞机依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每次失事总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阴影。


  不过,下面的数字可能许多人就不知道了,美国交通部门统计,1993年到2000年共发生了568起坠机事故,涉及53487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其中51207人幸存,幸存比例超过90%。即使其中最严重的26起坠机,幸存率依然超过50%。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幸遇到坠机,你最低还有50%的生还可能。要提高自己的生还几率,你应该了解一些飞机失事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恐慌——失事致死的四大杀手之一


  许多研究都发现,飞机失事,乘客和机组人员都会处于一种“呆滞”的状态。许多人会呆在座位不知所措,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赶快离开才会动起来,即便如此,有些人依然不会反应。这是因为突发性的灾难事件发生后,人的听觉、视觉、最关键的大脑系统都会发生短路,此时,哪怕最简单的工作也会变得复杂。


  最让人感到意外的发现是,我们心目中最简单的工作此时成为最大难题——解安全带。也就是说,飞机失事后,许多乘客无法解开自己的安全带。这是因为在应急状态下,人的行为会回归到最原始、最熟悉的状态。而大部分最熟悉的安全带是汽车的安全带,所以,调查人员发现,事故发生后,许多乘客在飞机座位上到处寻找那个解开安全带的摁键,完全忘了飞机的安全带是掰开的。


  提前计划——拯救你自己的最大保障


  飞机失事和其他所有的灾难性事故一样,此时能够拯救自己的最大保证是事先的计划。我们不难发现,飞机起飞前的安全教育,许多乘客都不把它当回事,其中两种心态最普遍:一)这仅仅是一种心理安慰,飞机真要失事一点用也没有。二)这个讲了一百遍,我早就知道了。


  正确的做法是提早做好计划,迫降在陆地上该怎么办、迫降在水上该怎么办。仔细聆听起飞前的安全教育、仔细阅读座位前安全说明书。也许你乘飞机已经一百次,这些依然值得你去做,因为各个机型差异很大。然后找到离你最近的出口,它是在你的座位前还是座位后?然后记住中间隔了多少个座位,你要确保你能在漆黑一片或者浓烟滚滚的客舱中找到出口。你可以闭着眼睛走一遍试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闭上眼睛,反复地把安全带系上、打开,再系上、再打开。


  失事不死,必有后“福”


  中国有句古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有趣的是,美国心理学家1999年针对飞机失事幸存者进行的调查表明——失事不死,必有后“福”——与常人相比,幸存者感到更“幸福”。该项调查对15位失事飞机的幸存者和8位经常乘飞机但从未遭遇任何事故的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幸存者在全部幸福感测量指标上的得分都高于后者,而在痛苦、悲伤等负面情绪上的得分低于后者。


  实际上,1993年一项针对轮船失事的幸存者的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经过一段时间,幸存者表现出对生活态度更积极的变化、更高的自我评价,尤其重要的是,更少创伤后焦虑症。


  其中的关键原因与幸存者的控制感觉有关,比如幸存机组人员认为他(她)之所以幸存,是自己有效地控制了飞机的结果;幸存乘客认为幸存是由于自己快速地撤离坠机现场、或者帮助了其他乘客、或者是相互帮助的结果等等。幸存者的控制感越强烈,未来的心理上越健康,他们也更少需要心理咨询者的帮助。

 

    发表评论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邓海娇

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