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性骚扰亟待进课堂

作者:郑祖伟 2009-07-17

 近日,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广东地区抽取的500名中小学生中,75%的中小学女生不知如何对付性骚扰。调查显示,暑假期间,随着学生外出机会的增多,学生遭遇性骚扰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班会课上话性骚扰

 

 “碰到不法分子侵犯我们时该怎么办呢?”有的孩子说:向过路大人呼救。有的说:打电话报110。一个孩子问:要是没有大人,又没有电话可怎么办呢?一名小男孩站起来说:“你就踢他的下身。”临近期末考试,江苏省扬州市某中学高二(10)班就举办了一个“拒绝性骚扰和性侵犯”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讨论、短剧、录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这个敏感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明白了如何保护自尊与防范。

 

 三男一女四名同学表演了一个短剧,通过诙谐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将生活中常见的,可往往又难于启齿的“性骚扰”现象搬上了讲台,这灵感则来源于20集电视剧《女人不再沉默》。

 

 同学们还现场公布了前一段时间学校组织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性骚扰和性侵犯的严重程度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主题班会的最后,同学们还播放了“如何避免性骚扰和性侵犯”的录像。

 

 “性骚扰和性侵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不过,敏感归敏感,回避它也不行。当我们遇到这些时,我们要机智去面对,尽量将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扬州中学高二(10)班的杨毅琳在参加完班会后在周记里写下这段话。

 

 “让学生掌握一些预防性骚扰和性侵犯的技巧,对他们的生活会很有帮助。”该班的班主任杨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学生也敢于接受这些内容了,“但是光靠一两节课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况且现在只有少数开明的学校才会开设类似的班会或者讲座,多数学校连性教育的课都没有开设,更别说应付性骚扰的课了。”

 

 学生遭遇性骚扰

 

 上海市东格致中学心理咨询教师印丽华在工作中发现,近两年来,遭遇性骚扰后产生的困惑和烦恼在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当中逐渐增多。

 

 一年前,印老师曾接到过两名女生咨询遭遇性骚扰的案例:学生小林和小丽周末晚上参加完辅导后,乘坐公交车回家,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个中年男子的骚扰,而且该男子的动作极其下流。小林和小丽挣脱了男子的猥亵,公交车到站后顺利下车了。但是此后,小林和小丽再也不敢在夜间乘坐公交车了。

 

 小林和小丽鼓起勇气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印老师帮助她们分析了那个“流氓”的性变态心理,并告诉她们这样的人对别人威胁不是很大,一般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不会进一步实施伤害行为的,其实他自身心理很脆弱,也比较幼稚。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害怕,可以大胆地说出来,高声喝斥他,这样他就会退缩……

 

 印老师表示,其实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性骚扰,但是像小林、小丽这样敢说出来的学生并不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除现实生活以外,互联网也成为学生遭遇性骚扰的新环境。有调查显示,广东省广州市青少年遭遇网络性骚扰的情况非常严重,有接近八成的中学生曾遭遇网络色情资讯侵扰及性骚扰。其中接近八成的被访者曾一次或一次以上遭受“不停收到带有猥琐成分文字、语音讯息、图片或影片”的侵扰;高达七成多的被访者曾一次或一次以上遭遇“有人向你吹嘘自己的性经验或谈论猥琐性话题”;有六成多的被访者曾一次或多次遭遇“对方死缠烂打地约见面”;“不情愿之下被要求通过网络视频裸露身体”的也有25.8%。

 

 生命教育课融入性骚扰

 

 越来越多的学生遭遇到了性骚扰的苦恼,当学生遇到性骚扰时,该怎么做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开明的学校已经开始在行动了。

 

 “小女孩首次去一家陌生的理发店剪头发,最好由家长陪着或与同学结伴。”“在偏僻的地方一个人走夜路,应当做好哪些准备。”……这是上海市宝山区长江二中陈丽君老师在执教《拒绝性骚扰》这堂课时向学生们传授的“秘笈”。

 

 在课堂上,陈老师组织同学模拟了在公交车上、理发店里和小书摊上等几个较容易发生性骚扰的地方,该如何做好应对和防备措施。据介绍,该校采用的是由中国计生委与国际相关组织合作编写的《青春健康生活技能培训》教材,教材只供教师作教学参考,不发给学生。陈丽君老师说,在上课时,教师会根据教材的建议模拟出不同的场景现身说法,让同学们了解性骚扰的种类、易发地、易发人群等常识,并组织大家讨论抵制性骚扰的正确方法。

 

 早在2005年,生命教育在上海市中小学中全面铺开,包括学习如何应对性骚扰在内的性教育也因此成为中学生课堂上的“必修课”。作为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防性骚扰课具体则向中学生教授怎样定义性骚扰,如何应对现实的性骚扰意外,以及正视并解决性骚扰所引出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等内容。教学目标就是最大程度的避免和减少性骚扰对在校学生的伤害。

 

 防性骚扰课难度重重

 

 经过四年的探索,上海市“防性骚扰”专题课在各校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上。

 

 上海市长宁区一中学心理教师刘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校目前防性骚扰的课程并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不是不愿意上,而是这个内容太难上了。”刘老师虽然上心理课已有六七年,但她坦言,没有把握上好“防性骚扰”内容。心理系出身的刘老师认为这门课程不但要讲授一些防范性骚扰的具体方法,还要教授学生面对性骚扰的正确态度,老师必须要同时具备生理知识和心理知识,难度相当大。刘老师说她只能告诉学生面对性骚扰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选择大声呼唤帮助,而不能提出更多实际可操作的方法。

 

 重庆市铜梁中学的心理学教师邓老师也尝试着在课堂上介绍一些防性骚扰的知识,“但是讲授的难度很大。”他说他比较擅长解决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理问题,对于中学生恋爱、学习压力、情绪调整都很有心得,但他在大学里并没有专题研究过如何防范性骚扰,所以并没有太多心得体会可以指导学生来防范性骚扰。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早在2006年就开设了青春期教育课,由学校的生物老师来“顶替”讲授防性骚扰知识。但由于生物老师并不是“科班出身”,只能侧重于讲授生物方面的专业知识,却讲不出面对性骚扰该如何防,蜻蜓点水式的讲解对学生来说根本不解渴。“由于这块并不是当前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也没有花太多的心思来培训教师,只能依靠教师自己成才。”该校担任青春期教育课的老师向记者解释说。

 

 “这门课程非常重要,能够培养未成年人的防性骚扰意识,继而珍惜生命。”山东省威海市一中学办公室陈主任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非常重视防性骚扰这一内容,作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不希望因为心理老师的“缺席”而使这部分内容缺失。陈主任也无奈地表示,若是学校缺少一位语文、数学或是英语老师的话,应该很快就能够找到代课老师。“但现在要找一个心理学专业毕业,同时对性骚扰又能有一定研究的心理老师真的很难。”

 

 ■ 专家视点

 

 家校携手 共防性骚扰

 

 中国健康协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表示,目前学校比较紧缺“防性骚扰”心理老师,大多数学校都缺少防性骚扰的课程。

 

 温方指出,当前学生缺乏防性骚扰的知识,学校通过防性骚扰的课程、讲座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生活得安全又健康;但防性骚扰这门课程内容很多,不但有活动设计环节还有活动体验环节,相对而言需要更多的、各方面的培训,所以的确存在着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师资的问题。

 

 “性骚扰内容对老师来说是个挑战。”温方表示,这个内容以前是一个空白,而且还存在一个被老师忽视的问题,一些老师觉得这个内容不上也不要紧,因此如何进行“性教育”确实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他同时指出,虽然目前生命教育开展主要靠心理老师进行指导,但有关性骚扰内容对这些老师来说也同样是种挑战,“毕竟这些老师也不一定具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相关的师资培训亟待跟上。”

 

 “让孩子学会应付性骚扰,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温方建议,广大家长也要积极行动起来,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防性骚扰教育工作,“家长对孩子的交友、外出,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也要细心观察,当孩子遇到伤害时,要细心、耐心、真心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 建议对策

 

 5招“防狼术”

 

 □ 莫念 整理

 

 尽管我们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遭到性骚扰,但我们可以预防这种不愉快情况的出现:

 

 注意自己的着装。妙龄女孩楚楚动人,想展示自己的美丽无可厚非,但在公共场合还是要注意自己的着装,不然容易给性骚扰者提供可乘之机。

 

 尽量避免单独与不了解的异性相处。异性单独相处的环境是性骚扰现象的高发区,而且一旦发生性骚扰,也很难举证。所以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不要轻易地答应陌生异性提出的各种请求和邀请。

 

 夜晚外出应注意安全。如果夜晚独自外出,一定要有安全防范措施。如让父母等候,或手机随时与家人联系;尽可能不去偏僻的地区等。

 

 与异性交往中注意保持界限。中学生,尤其是女生在异性交往中应注意自己言行的分寸,让对方一开始就清楚你的行为准则,不敢轻易冒犯。

 

 如果遭遇了性骚扰,不必紧张、害怕,要沉着应对。有时候,使用一些小技巧可能更简便有效。比如公交车上遇到性骚扰时,女孩子可以用脚使劲踩对方,等他疼得大叫时,你便假装没事似地说声“对不起”;回家路上遇到不怀好意的人,可以找附近的同学、老师或者佯装打电话告之家长来“援救”等等。

 

 

(编辑:yingzi、王芯)

来源:现代教育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