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阻止那把火——儿女弑父谁的错?

作者:佚名 2010-04-24

 3月24日报载,屏东发生长期遭家暴的子女,合谋复仇杀害父亲。究竟,台湾社会该如何扭转这场人伦悲剧?

 

 励馨基金会沉痛地指出,当母亲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女儿与儿子不但长年目睹家暴,同时也在母亲离家后成为受暴对象,这样的悲剧,为何无任何政府保护系统介入?其实,在屏东曾姓子女成长过程中,亲友邻里、学校老师若能察觉家庭问题,及时协助通报,一定能中断暴力循环。

 

 根据台湾内政部2009年统计资料显示,婚姻暴力案件为41684人,如以一个家庭有1.2位子女推估,台湾一年超过50,000名目睹暴力少儿。这群少儿因为受创,心中都有一把火,若无任何体系介入关心他们心中那把火,很可能自残,也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所需社会成本难以估计。

 

 有舆论归咎屏东案件的受暴母亲及子女并未主动求助,但此种言论忽视受暴者因着周遭亲友压力、担心求助后被发现反而被殴打更严重、边远地区资讯不足等可能性。更需要提醒的是,励馨基金会在服务中发现,受暴母亲离家后,有80%的目睹暴力少儿接着成为施暴的对象,也未被妥善地照顾。长期在家庭暴力环境长大的孩子被暴力行为同化,以至于出现攻击同侪行为、怀疑、或是不信任的行为,不知不觉中复制了暴力行为模式。

 

 一位目睹父亲殴打母亲超过十年的案主小杰,在接受励馨专业服务时,推想自己的生命历程图时,居然以一把枪做为他人生最后的终结!这位孩子和他的母亲在某次父亲严重暴力下逃家,各自居住,家庭崩解后,小杰被迫独立生活,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励馨基金会沉痛的指出,受暴及目睹暴力少儿若缺乏专业及时的介入服务,复仇欲望成为活下去的动力,很可能会酿成悲剧。

 

 在屏东个案中,女儿幼年遭受家内性侵,根本未曾通报,长大后也无人关心,女儿的无奈从无人懂,到获得男友错误的英雄式保护,显示家暴、性侵这样复杂问题应由专业人员及社会资源适当介入,以避免用错误方式解决问题,造成更大的悲剧与遗憾。这也是目前政府防暴体系最大罩门,偏远地区通报资讯不足,且碍于资源有限,只能帮助事件发生当下的受害者,导致许多童年期受创儿童长大成为少年或成年后,无资源协助,他们只能在暗夜中哭泣,心中那把火,更可能衍生出报复行径。

 

 其实,实务研究经验中仍有目睹暴力少儿成年后,可以脱离暴力循环,未有任何施暴行为,而协助孩子免于复制暴力的“保护因子”,包括:儿童内在资源、家庭支持、社区支持。儿童内在资源包括:学业上的成就感等,都能帮助孩子自我肯定;家庭支持包括:祖父母及亲戚的支持;社区支持包括:遇到关心自己的老师、同学、邻居、社工等重要他人。三个相互影响系统成为目睹暴力少儿最大助力,提供孩子正向滋养的关系,才能杜绝下一个“少儿杀手”。

 

 很遗憾的是,综观台湾的家暴通报纪录,教育单位的通报率一直仅很低标在2%至3%,为了避免类似悲剧重复上演,励馨基金会呼吁:

 

 1. 政府应重视童年期受创的个案需求,对曾目睹暴力的孩子,不论长大与否,都应编列充足预算协助,提供相关社福、医疗与心理谘商的服务。

 2. 教育部应编制足够的辅导人力,包括学校社工,对于发生暴力的危机家庭,主动通报关心目睹暴力少儿和家庭。

 3. 防暴网络应提升危机敏感度,其中,亲友及邻居、邻里长要做个有智慧的重要他人,及时协助孩子寻求专业协助,让孩子获得有效保护因子,脱离暴力循环。

 

 

 编辑:Ava 包红

  来源:台湾“《蒲公英飞扬计划》抢救受性侵孩子,缺你不行”BLOG


来源:春风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