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慎选择阅听媒体谈身心障碍者性别平等教育

作者:林桂如 2011-06-14

 在传媒快速渗透的今日,网际网路、电视、报章杂志,甚至路旁电子广告牌的跑马灯,俨然成为快速喂食大众信息的供应商。然而,当面对受众媒体充斥良莠不齐的内容时,我们能否有为孩子,特别是对身心障碍的学生,过滤不当内容的可能?

 

 依据西方的研究报告指出,心智障碍者遭受性侵害的比例在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八十之间,而台湾多数研究中也指出,受害者又以轻度障碍者为多。回首台湾《性侵害犯罪防制法》的推动,迄今约有十余年光景。然而,台湾身心障碍学生遭到校园霸凌、性骚扰或性侵害等事件却仍时有所闻。因此,加强与维护身心障碍者关于性别平等的教育,也越发显得重要与迫切。

 

 “性别平等教育”(gender equity education),主要是形塑多元文化社会的觉知、信念与价值,以促进多元的文化观,并培养学生熟悉自身文化与价值,学习尊重多元文化、族群的多样性,进而引领学生了解建构正确的价值观、态度与行为,达到破除性别歧视的藩篱、偏见与刻板化印象为目的。然而,若能善用阅听媒体,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材、内容,将有助于性别平等教育的普遍落实。

 

 依学习阶段不同施以不同课程重点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宜充实对于两性教育(gender education)的智慧才能。在教导正确的性知识之余,更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于性健全的态度,引导孩子由认识自我的生命历程、性别中,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与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进而协助学生扮演好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角色,并营造班级内互相尊重、关怀的人际互动模式。

 

 一般而言,在为身心障碍学生规划性别平等教育时,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课程重点。在学前阶段,主要在协助孩子对于适当行为的认识与建立;小学阶段,则主要提供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与策略;初中阶段,则以教导学生建立正确两性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为重点。

 

 台湾《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规定:“各级中小学每学年至少实施四小时以上的性侵害防治教育”,并在“中小学性侵害防治教育实施原则及课程参考纲要”中,提供教师在小学至高中职阶段,持续针对一般学生规划性别平等教育时的方向,包括:性侵害危机的处理、性侵害防范的技巧、对他人性自由的尊重、性侵害犯罪的认识、两性平等的教育正确性心理的建设。

 

 针对不同学习需求规划教学内容在融合教育的思潮下,普通班已然成为安置身心障碍学生第一优先考虑的受教环境。因此,身心障碍者必须学习与更多同侪相处。当迈入青春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以及性生理的发展日趋成熟,身心障碍者的两性教育亟需特教教师、普通教师、家长与学校行政单位等的共同合作与规划。

 

 教师在为身心障碍学生规划性别平等教育上,除了应教导一般的两性教育外,尚须针对个别的学习需求加以规划。可参酌的教学内容如下:

 

 一、认识自我感觉与身体隐私部位:学习认识自我的各种感觉,以及身体隐私部位。

 

 二、认识人我关系与身体接触:辨别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人身体接触的界线。

 

 三、建立正确的性心理观念:包含正确两性关系、自尊、自信、身体自主权、隐私等观念。

 

 四、自慰及月经之处理:教导正确的疏导方式与观念,以及女性生理期的自我照护。

 

 五、认识性侵害及辨识危险情境:学习认识性侵害的各种形式与对象,并辨识各种危险情境。

 

 六、性侵害危机的防范与处理:学习各种性侵害的防范方法,以及面对性侵害的应变方式。

 

 家庭和教师共同合作提供正确的两性教育家庭,理应是最早教导孩子两性教育的自然情境。家长宜调适自我心态,持坦然的态度与孩子讨论两性问题,除了充实基本生理知识外,也可对于孩子性心理的发展特质、常见的行为进行了解,并善用机会教育,正确解答,建立尊重和隐私的观念。对于身心障碍的孩子,更应从自然情境中,适时教导孩子正确的两性观念与自我保护的方式。

 

 家庭和教师共同合作,将能有效提供身心障碍学生正确的两性平等教育。同时,由日常生活中为孩子选择、过滤适当的阅听内容,也能避免传播媒体或不当的性观念,造成孩子对于两性态度与价值的混淆。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也应随时澄清、检视自我的两性价值观及态度,才能更有自信的教导、处理孩子正确的两性教育议题。

 

 学校行政单位也可通过有计划、系统的教学活动与教材,如:两性教育绘本、幻灯片、影片、活动,或日常生活事件,推动校内积极的两性平等教育,在训练有素的教师指导下,引导学子持正向的开放态度,经由讨论、角色扮演或游戏等,与其他同侪交换意见与看法,以建立正确的两性认知与态度。

 

 最后,也期盼教师、家长与相关单位审慎选择阅听媒体内容,为孩子营造学习两性教育的良善环境!

 

 

 编译:Ava

 

 相关专题

 专题:身心障碍人士的性侵害防治

来源:特教教材资源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