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庭日 | 何以为家?有家庭暴力的不是“家”

作者:李莹 2020-05-15



今天,是国际家庭日。对于家,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不是这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


近期,儿童受到家庭暴力事件频发,而且情节都十分恶劣。

可见有的时候,家并不会让人感到温暖,反而让人感到心寒。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免遭暴力侵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但是因为家庭暴力,“花朵”在枯萎…


家庭暴力下的儿童



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之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虽然对“家庭暴力”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但对于“家庭暴力”却始终没有统一的区分标准。

很多父母受“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认为轻微的打骂并不构成家庭暴力,甚至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2018年深圳虐童案更多请点击:孩子遭遇虐待,怎样帮TA?

公安机关在处理案件时,也无法有效区分家庭暴力与家庭纠纷,最后由于证据不足或情节较轻常常以家庭纠纷处理;而民众也会有”这是家务事,外人不该、也不好插手“的社会认知。

这些都会导致许多家庭暴力出现无人制止、无人管理的情况,以及造成受虐儿童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政府不管、社会不管、家庭不管,就会进一步加深家庭暴力的严重度,使得家庭暴力再升级。


不久前黑龙江继母家暴案,大家还记得吧?

当4岁的孩子被虐打到进ICU,在被媒体大量曝光时,大家都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么严重了才被发现?

但据女童生母和报料人反映,这并不是第一次报警,女孩也不是第一次被殴打入院,但由于伤势轻微、取证困难等原因一直未得到妥善的处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的案件处理在司法介入、社会救助上存在不足。



家庭暴力并非极小概率之事



家庭暴力的发生不具有偶然因素,也并非是极小概率的事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国内2.7亿个家庭中,每10个家庭就有3个家庭存在家庭暴力的现象。


联合国曾针对一次儿童暴力的全球性调查,发布了针对儿童暴力的全球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全球80%-90%的儿童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


全国妇联信访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妇联系统收到家暴投诉39371件,2019年家暴投诉为36002件。



但我们要知道,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由于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大多年龄偏小,许多受害者还不具备完整的表达能力,加之还会受到不同程度及形式的威胁等因素,我们能掌握到的家庭暴力数据仅局限于已报案的数据,而那些数据以外的孩子,就都免受家庭暴力了吗?



家庭暴力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新冠疫情令许多家庭都关上了“家门”,许多人说“这是一场难得的、可以和家人长期相处的日子”,但这扇关上的大门没有给这位广西17岁少年的家庭带来温馨和幸福。



在长期目睹和遭受父亲的家庭暴力下,在某一次的家暴中男孩终于拿起了砧板上的那把菜刀....

是的,不单是遭受到家庭暴力,目睹家庭暴力也都会对儿童生理、心理及行为造成瞬间及长期的影响。

生理方面:

  • 被虐儿童的身体可能会因为曾受非意外造成的伤害,健康状况较其他同龄人差,免疫力差,易生病等等。
  • 目睹家庭暴力或经历家庭暴力的孩子,由于身体及心理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大脑发育、身体器官发育或其他发育上出现迟滞或降低的现象;
  • 出现失眠、梦魇、早醒等睡眠障碍现象;


心理方面:

  • 经常处于沮丧、无助的状态,感到非常内疚,觉得自己要为暴力事件负责等;

  • 感到恐慌、害怕、抑郁、忧虑和非常恐惧,害怕父母、害怕自己突然死亡等;

  • 过分敏感,易激惹,经常怀疑自己的行为举止、容易因为他人的言行举止情绪感到情绪激动等;

  • 过分自责和自卑,自尊心和自我形象低落,过分的自我约束等;

  • 在生活适应、人际关系上产生问题与障碍,无法融入社会及他人的生活、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沟通;

  • 过分的自我防备、自我封闭等。


行为方面:

  • 产生低落的自我价值而出现退缩的行为,例如咬指甲、尿床等行为;

  • 出现两极的表现。例如孩子可能因为害怕冲突而过度讨好,或者出现攻击、破坏及逃学、逃家等行为;

  • 因为缺乏正向的人际及两性互动关系,所以可能会较容易习得一些不良的社交模式;

  • 有破坏性行为,如自伤自残等;

  • 暴力模仿。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常常会模仿家庭暴力中的行为去到达目的等;

  • 过早发生性行为等。


父母有时候会以为,孩子还小,可能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然而调查发现有家庭暴力存在的家庭中,90%的孩子清楚知道这件事在发生。

所有已造成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即使身体痊愈了、心理被疗愈了,但曾经经历过的痛苦记忆是无法改变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暴力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极有可能在一个家族中,一代代传下去。童年时期经历过家庭暴力的男性或女性,有极高的可能性会对伴侣和孩子实施暴力行为。

为了一个更美好的家庭,为了所有的家庭都幸福、和谐、和睦,是国际家庭日这个日子诞生的意义。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关注儿童,可能是我们结束或至少改善家庭暴力的唯一希望。

 

▲日剧《母亲》


现在在家庭暴力、关爱儿童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我们要明确知道,保护未成年人免遭暴力侵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何改进和治理,还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社会组织及机构的力量、企业和民众等等的关注和努力。

比如:
  • 对于《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所存在的不足,法律专业人士如何发挥专业特长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 社会组织及机构在反家庭暴力和保护儿童方面如何发挥优势,将专业力量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儿童权益,提高家庭幸福感;


  • 在家庭暴力发生过程中,如何推动群众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举报;


  • 企业如何利用技术、资金的优势,推动反家暴以及儿童关爱福利体系的发展;


  • 媒体如何通过自身的公众影响力,做到倡导、科普、推动三合一,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您正在经历或发现身边有家庭或孩子正在遭受家庭暴力,请您不要沉默,勇于发声,对家庭暴力说不!!!


全国妇女维权公益热线:12338

深圳市护童热线:0755-82426161

春风热线:4006-333-858


何以为家?
不痛才是家

    

 ▲电影《何以为家》    



参考文献

[1]支荫.我国儿童遭受家暴的强制报告制度之反思[J].法制与经济,2019(06):137-139.
[2]王楚捷.家庭暴力对儿童行为影响相关问题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6):88-91.
[3]李永峰,任昊阳,陈俐如,陈姗姗,曹磊磊,汪宇翔,马骁,许文浩,王少杰,苏普玉.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与大学生自伤和暴力行为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04):502-505+509.
[4]钟弋.浅析家庭暴力[J].法制与社会,2020(08):131-132.
[5]张雪梅.别让孩子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成长[J].群言,2019(06):8-10.

延伸阅读



▲孩子遭遇虐待,怎样帮TA?


▲性侵养女案:揭开总裁“画皮”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遭受性侵,如何自救?”——儿童性安全教育春风绘本


▲无独有偶!被养父性侵长达4年,她不是一个人.....



来源:春风心理应激干预

0

相关推荐